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两万基建工程兵老战士代表参加红树礼赞
来源: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0-11-29

2020年11月26日晚,由福田区委区政府主办的“红树礼赞——深圳市福田区红树林奖颁奖仪式”在1800㎡的深圳广电集团演播厅举行,30个先进集体和60位先进个人被隆重授予“红树林奖”。深圳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庆生,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强,原市委常委、市政府党组成员杨洪,福田区四套班子领导以及为福田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老领导出席活动。这是一场致敬奋斗者、表彰先进者的大会,也是一场总结福田30年发展经验,启示未来的大会。


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党支部书记刘对现,副会长苏顺清作为基建工程兵代表参加了演出,学会理事马锐、甘玲、刘培忠、会员卢兴求、谷林及驻会工作人员等十余人进行了现场拍摄。



市领导、福田区领导与获奖人员合影

荣膺“红树林奖”的先进集体个人,他们中有为特区建设立下汗马功劳的“拓荒牛”,有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披肝沥胆的一线英雄,也有在平凡中成就不凡、用大爱感动深圳的文明楷模,更有在创新驱动、脱贫攻坚中昂然屹立的中流砥柱。这一晚,他们站在了聚光灯下,接受着人们用鲜花和掌声送上的敬意。


福田区委、区政府首次设立“红树林奖”,旨在向这些走在时代前列、心怀脚下热土的奋斗者致敬,让这座城市铭记他们的奉献和风采,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全区人民继续发扬先行有我、家国同在的新时代精神,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两万工程兵老战士代表演出前合影


“千里需留声,把故事传颂……”在著名歌唱家陈思思演唱的深圳原创歌曲《一路追寻》中,颁奖仪式拉开了恢弘的序幕。

  仪式以一场突出纪实性的“情景报告会”形式特别呈现,分为《红树弄潮》《迎风向海》《大爱福田》《先行有我》四个篇章,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担任讲述人,以场景化形式讲述被表彰人物中八位代表不同行业、不同界别的获奖者背后的“福田故事”。从音乐、短剧到朗诵、短片,立体生动的形式展现这些奋斗者走过的不平凡历程。







《优秀工程兵代表--马成礼》


40年,在深圳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为这座城市挖起一揪土,打下第一根桩,他们被深圳人称为“拓荒牛”,他们就是深圳基建工程兵。马成礼就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典型代表。从白山黑水到深圳湾畔,他是基建工程兵的开路先锋,1979年,第一批基建工程兵队伍开进深圳,他们面临荒草和沼泽间,翻开了这座城市历史最初的篇章。

  马成礼:那个时候到深圳来谁都不来,都知道深圳的艰苦,搞发展就是开垦,缺水,缺电,缺交通,缺生活上这些安排,我们从东北来的时候,连队带着大锅,腌的咸菜,酸菜,这是来到这吃的第一餐饭。

  要建设经济特区,城市面貌急需改变,一条街百年的排水沟臭气熏天,严重影响着周围市民的生活,马成礼和他的战友们日夜奋战,提前完成任务,顺利拿下进驻深圳的第一场“硬仗”。

  马成礼:我用了四个连队,连成一片,挖的时候,战士都熏倒了,但他们不怕吃苦的精神,给了老百姓一个很好的印象。 

  随后,市委大院的高楼顺利完成,他们开通一条条马路,筑起一座座大楼,建起当时的深圳第一高楼--电子大厦,铸就了自己一生的骄傲。

  一股狂风摧毁了驻地,却摧不垮他们的意志,毒蛇出没,蚊虫叮咬,简易窝棚被他们热情地称为“竹林宾馆”。1983年,中央军委命令,两万基建工程兵就地转业,马成礼开始投入到国贸大厦的火热建设中,“三天一层楼”的速度举世闻名,可抗击12级强台风的防弹玻璃和独具超前意识的顶层直升飞机停机坪,这都是他的得意之作。

  马成礼:我喜欢走点创新的路子,我就把40多层盖到了50层,盖了之后,我就提出来,我要加一个旋转餐厅,我当时就想,从香港到澳门有直升飞机场,从楼顶上就可以到澳门了,我为什么不能搞一个。

  戎装在身的他们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来到这片当初艰苦的土地上开荒拓土,现在他们继续为这座城市默默奉献,筑起深圳的精神图腾。


打下第一根桩,建起第一座高楼,闯出一片新天地,在福田建设之初,有这样一群基建工程兵,奠基了城区的新样貌。作为福田“红树林奖”表彰的60位个人之一,深圳“拓荒牛”中的优秀基建工程兵代表马成礼成为现场首位讲述者。




196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1979年来到深圳,曾任基建工程兵00019、00049部队(师)副参谋长的马成礼,在特区建立之初带领战友们用5年时间从福田区竹子林开始,一步步将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大了15倍;1982年,他更是带领战友们建成了当时深圳的第一座高楼——电子大厦,开启了华强北成为中国乃至世界著名电子市场之路。







当晚,身穿65式绿色军装的63名基建工程兵代表深圳2万集体转业的基建工程兵官兵,列队出场护卫基建工程兵的杰出代表马成礼老首长接受了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嘉宾的现场采访。


















白岩松:“刚才大家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了一个小小的细节,就是我们的工程兵有一位趴在地上喝泥潭水,这可不是对历史的想像,而是有一个真实的画面,我们看屏幕上的这张照片,就是当时的工程兵周顺斌拍摄下来的历史瞬间,今天他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谢谢您!”





中国人民解放军基建工程兵、原深圳电视台摄影记者、著名摄影家周顺斌


接下来,白岩松采访了马成礼。

  白岩松蹲下身亲切地问马成礼:“那个时候叫谁来谁都不来,那您的战友们为什么就来了?”



 马成礼回答道:“我们是解放军基建工程兵,服从命令,听从指挥,是我们的本职,越是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我们来。我们就是抱着这样的精神,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地来到了深圳。”




白岩松又问:“马老戴的这个奖章是军转干的奖章,是当时的劳动部和总政治部颁发的,这是马老特别珍惜的一个奖章。马老,不管是这个奖章,还有一份您将要得到的红树林的奖,有多少是您战友的?”







马成礼回答说:“这个奖名义上是给我的,实际上是给两万基建工程兵在深圳转业的奖。”

白岩松:“马老掉眼泪了,在上场的时候看到战友热烈欢迎他,更重要的是过去的岁月他们一起走过来的,还和战友经常聚吧?”

马成礼:“经常。只要有机会,大家就在一起坐坐,共叙战友情。”

白岩松:“马老的军功章一半给了战友,一半呢,夫人和孙女也来到了我们的现场,她们可是最早一批在深圳安的家的工程兵,谢谢阿姨,谢谢小孙女。马老,您是山东青岛人,但是来深圳已经41年了,您已经八十四岁了,您说您是青岛人啊还是深圳人?”






马成礼:“我出生在青岛,但是在深圳已经四十一年了,我是深圳人!”

马老的话音刚落,顿时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马老说的没错,无论是穿着军装,还是脱下军装,解放军基建工程兵们始终按照“服从命令、听从指挥”的军人职责严格要求着自己。63位深圳拓荒牛老兵代表们自从接到演出任务通知开始,就积极踊跃参加,而且利用业余时间练习唱歌和步伐动作,这次参加演出的战友们平均年龄63岁以上,最大的已有73岁,平时大家都有很多的家务和工作去处理,但是,从头至尾,无论职务高低,做到了随叫随到,服从导演编排,为了维护基建工程兵的光辉形象,大家积极提出修改意见,互相理解包容,最终统一整体军容风纪和各种安排。

有几位老战友还提前从外地赶回来参加完成了这个光荣的任务。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基建工程兵战友之家荣誉总编辑刘坤德先生近几日正在主持召开全国基建工程兵集结的《不灭的军魂》研讨会,他利用会议空隙时间,饭都顾不上吃,就赶过来参加排练。
















'

通过战友们共同的努力,大家非常圆满地完成了这次重大的政治任务,同时,再一次受到了深圳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民的检阅,大家洪亮的军歌,豪迈整齐的步伐,饱满的精神面貌,光荣自豪的精神状态,把晚会推向了高潮。在座的领导和市民代表分享到了热血澎湃的军人风采,现场热烈的掌声是对战友们最大的赞美和肯定。

来源:深圳市民俗摄影学会

         文/汪新才 图/马锐、甘玲、刘培忠、卢兴求

 视频/龙海文、丁茂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