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记者到达龙岗中心医院病房时,刚刚起床的陈婷苑为妈妈梳理头发。深圳商报记者 陈发清 摄
深圳商报记者 张 妍
如果在路上,你看到一个女孩举着一张“求求你,救救我妈妈”的纸片,你的第一反应会不会觉得这是个骗子?昨日,在龙岗中心医院工作的春暖社工陈春娣打电话给本报记者,述说了自己发现的一位路边乞讨女孩真实的辛酸故事。
女孩休学随妈妈住院
12月16日,小陈下班途中经过天虹商场门口,见到一位身着校服的女孩蹲在路边乞讨。小陈觉得好像在医院见过这个女孩,便与女孩交谈了起来。女孩告诉小陈,自己叫陈婷苑,今年11岁,在龙岗区爱联龙联学校读小学5年级。“现在和妈妈就‘住’在医院里。”住在医院,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小陈跟着女孩来到了肾内科病房。31岁的陈资珍躺在病床上,脸色苍白,全身浮肿,手脚关节变形,她就是跟女孩相依为命的母亲。由于晚期尿毒症,她已经失去了自理能力。
因为没钱,陈资珍最近不得不停止了赖以生存的腹膜透析,还因此患上了腹膜炎。12月6日,陈资珍因剧烈腹痛晕倒在路边,是好心人拨打了120才将她送进了龙岗中心医院。
经检查,医生发现她的腹膜炎十分严重,如果不进行治疗的话,会继发多重感染,直接威胁生命。为了照顾妈妈,小苑向学校请了假,陪进了医院。每天晚上,两母女挤在窄窄的病床上相拥而睡。每天早上,小苑一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妈妈梳洗。
虽然极力节省,母女俩早上喝一碗粥,中午和晚上打一份菜和一份饭,但一天都要10元伙食费。眼看着自己和妈妈连饭也吃不上了,急在心里的小苑从书包里掏出一张纸,在上面写下“求求你,救救我妈妈”,想到乞讨的办法。
家族性肾病威胁母女俩
到底是什么让这母女俩一贫如洗呢?昨日,记者来到医院采访。肾内科副主任医师胡明亮告诉记者,陈资珍患上的是遗传性肾病。她的肾功能已经完全衰竭,只能靠替代治疗维持生命。
2007年,陈资珍因为高烧不退发现患有尿毒症,当时还只需要服药就能控制病情,但开黑诊所的丈夫觉得每个月1000多元的药费“负担不来”。2008年正月十五,丈夫向陈资珍提出了离婚。离婚后,儿子跟随父亲,女儿小苑跟随母亲。
因为身体状况不好,陈资珍只能在家里接些手工活,每天赚十几元勉强过活。2010年8月,肌酐早已超标数十倍的陈资珍才开始进行腹膜透析。“一天需要4袋透析液。”
一袋39元的透析液,对于陈资珍是“奢侈品”,透析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因为得到过社会上的帮助,陈资珍打算身后将自己的遗体和有用器官全部捐出,她已经通过市红十字会器官捐献协 调员高敏办理好了相关手续。但唯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这个懂事的女儿。
“妈妈,我好累。”每到晚上,小苑总是这样告诉妈妈。这并不是小苑在撒娇,因为她也遗传了家族性肾病,8月的尿检结果是蛋白3个加号,但为了妈妈,这个小姑娘却一天天地坚持下来。
坚强女孩扛起一个家
每天早上6时,当别的11岁孩子还在梦乡时,小苑就起床给妈妈梳洗,扫地,做早餐,再帮妈妈把透析液加温后,才出门上学。
中午放学后,小苑会顺路买点肉和菜,一天两个人的伙食费控制在10元,已经成了小苑心里严格把握的刻度。“我会买5元钱的肉和一些青菜。”还没有巴掌大的瘦肉就是每天母女俩的营养供给。小苑不会炒菜,只能用水把肉和菜烫熟,便跟妈妈就着饭吃光。
记者昨日跟着小苑来到她位于爱联嶂背一村的家,对于矮小的小苑来说,厨房的灶台很高,每天都要搬张小凳子垫脚才能做饭,两只小手都被烫得伤痕累累。狭小的厕所里,放着一个塑料桶,每天下午放学后,小苑都得用这个桶给妈妈和自己洗衣服。
在获悉母女俩的不幸遭遇后,市关爱办决定开放爱心账户,希望帮助她们的热心市民可以将善款汇入。
户名为: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账号:7559 1734 0410 202;开户银行:招商银行深圳分行上步支行。捐款时请注明:捐助陈资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