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晚报讯(记者 马琳洁 曾贤平) 2011年3月26日,南山区文化志愿服务队成立。伴随着南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健全,这些飘动的“红马甲”将南山公共文化惠民服务的芬芳遍洒全城。南山区文化志愿服务队成立6年来,已有注册的文化志愿者4061人,共组织开展3903次服务和活动,文化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南山开展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形式,增强文化自觉的良好载体,展现文化自信的重要平台。
文化志愿者助力文化惠民
近年来,南山区着力重塑和培育公共文化服务主体,深化公益性文化事业改革,积极探索文化示范项目,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产生了较好的示范效应。立足“文化惠民”,挖掘文艺精品,创立完善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强化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大处布局、细处着手,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几十个文化志愿者手拉着手站在水池中央,共同呵护着正在舞台上表演的小童星们,以免孩子们落水。这样的画面实在太感人了。”每年的“青苗杯”星耀鹏城少儿电视艺术大赛颁奖典礼上,在欢乐海岸水秀剧场,观众们都会有这样的感触。
每逢周末和寒暑假,在南山图书馆图书、少儿、亲子、报刊阅览室各服务窗口,文化志愿者就出现了,他们为读者提供各类服务,如查询书籍、还书分类整理、整理书架、搬运图书,指导读者使用自助终端机等,方便读者轻松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就是南山区文化志愿者。在南山区每年举办的4000多场文化活动中,每场都有“红马甲”晃动的身影。截至2016年12月,南山已有注册的文化志愿者4061人。仅2016年,南山文化志愿者共开展了1295次服务和活动,参加服务的志愿者为12462人次 ,义务服务总时数为50014小时,受益市民累计达95022人次。
公务员志愿者队带头示范
在“南山流行音乐节”“社区艺术节”“周末广场音乐会”“草地音乐会”“青工文化快车”“保利艺术讲堂”“粤剧艺术周”等品牌文化活动举办的现场,文化志愿者在缓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人手不足的情况以及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方面,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化志愿者不仅是文化活动的服务者、参与者,还是文化活动的创造者和宣传者,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除了服务南山图书馆读者和服务南山区公益文化活动,南山文化志愿者固定有举办荔香公园文明劝导、自闭症儿童悦读、为视障人士朗读、“以书易书换醒低碳”市民换书活动、青少年活动中心图书角借阅、聚橙剧院周末公益演出、南头古城博物馆讲解等服务。
据南山区文化志愿者协会会长谢伯红介绍,为进一步丰富文化志愿服务内涵,切实发挥文化志愿服务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正能量,南山区委宣传部(文体局)、南山区政府采购中心、南山区会计核算中心、南山区财政局公务员志愿者还组成南山区公务员文体活动志愿者队,每月周末到图书馆参加文化志愿服务,起到示范带头作用。
在活动保障方面,南山每年都会就文化志愿服务划拨专项经费,为志愿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同时为文化志愿活动购买保险,对文化志愿者开放享有辖区活动、讲座门票的优先权,享有参与服务技能、礼仪、抗战历史学习以及书法、摄影、舞蹈、古筝、合唱等各类艺术培训的文化福利,对在志愿服务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项目亦给予适当奖励。而文化志愿者则发挥自己的作用,助力南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精准对接,“种”下文化,满城飘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