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做鹏城慈善事业“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3

刘 柱 胡伟洪
昨天,出席深圳市慈善会二届理事会一次会议的代表合影留念。

广泛凝聚共识,形成改革合力,让创新驱动成为慈善发挥的主导战略,推动透明慈善与有效公益,继续探索建立与社会治理创新方向相匹配的枢纽型慈善组织的发展模式,争做中国现代公益和社会服务供给侧改革的排头兵。

——原深圳市政协副主席、市慈善会会长姚欣耀

这座城市有1万多家社会组织,其中公益慈善类的占两成多,深圳市慈善会是其中一员,也是成立最早、规模最大和身份最特别的一家,类似鹏城慈善大家庭的长子。

昨天,随着市慈善会顺利换届,以及二届理事会一次会议的召开,改革的方向尘埃落定,产生一个可为中国其他城市慈善会所借鉴的新定位和新架构;2017的工作计划和未来5年的蓝图也都公之于众,重点以公益慈善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改革为主线,推动传统慈善向现代公益迈进,做鹏城慈善事业“质量发展”的新标杆。

以换届为契机的“变革”

中国城市慈善会改革的“新模板”

几乎每一座中国的大城市都有一个以城市命名的慈善会,他们的行政色彩相对浓厚,与其他官方背景的社会公益机构一样,在后《慈善法》时代让人感觉“捉襟见肘”。

深圳作为全国公益慈善领域的先锋城市,市慈善会改革经过多年准备,直至昨天以换届为契机,告别了延续14年的发展模式,可以作为中国城市慈善会改革的“新模板”。

市慈善会执行副会长、秘书长房涛介绍说,首先是“政社分开”:从人来说,在市民政局党委大力支持协调下,原有13名编制内人员全部转岗,团队全部实现社会化;从财来说,已完成资产清核,第二届开始实行法人治理独立承担;从架构来说,按《慈善法》要求,实行理事会作为最高决策机构的秘书长负责制。

其次是不再为身份纠结。市慈善会的新身份就是《慈善法》赋予的慈善组织,结束了关于它走官办还是回归草根的路线争论,它以独立法人方式承担慈善枢纽组织的作用,用更开明更多形态的方式,推动社会问题的解决。

第三内外均可施展拳脚。内部由自聘的理事们担任“价值倡导与传播”、“筹资与资产合作”、“审计与资产管理”等发展委员会主席,解决资源瓶颈的问题;向外可以全国和国际视野,推动交流和资源的链接,解决战略发展的问题。

创新手段但不忘“使命”

深耕本土问题参与精准扶贫

改革不等于放弃使命,对深圳这样一个“外向型”慈善为主的城市,市慈善会必须承担起用公益慈善方式推动本土问题解决的重担;而一直作为深圳社会参与全省全国扶贫济困主渠道的市慈善会,在新一届工作报告中,依然将其作为自己的使命,但其参与的模式和方式则要做到全面更新。

首先,以“新四大战略”统领本土慈善。以社区发展、创新教育、健康促进和公益金融四大战略慈善板块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推动公益产品和服务供给侧改革,深耕本土问题推动百姓关心问题的解决。例如,发展社区基金会推动社区“自愈”功能,在目前已经35家的基础上,未来五年取得大幅增长,并培育200个社区公益管理与服务人才。

创新教育激发社会参与。以计划建成50个社区创新动力驿站为载体,协同政府、企业、社会三方力量,在青少年、女性、老年人的智商、健商、情商、财商、逆商、美学六个分支提供社区教育创新的供给侧改革社会服务产品。

在健康促进方面,通过搭建各种平台,在社区建立医疗救助服务体系、社区关爱互助体系、医疗费缺口评估体系及专项救助网络,以帮助最困难的人走出困境,系统地服务于求助人群的特定需求。并且计划五年内嵌入式建设20个健康资源中心,支持200家以上的社会组织和5万个家庭。

在公益金融方面,一方面推动慈善会自身资产的托管、投资理财与保值增值业务以及慈善信托等创新产品的探索。另一方面开展社会价值投资的尝试,与信托公司实现专业化分工协作,服务于家族财富传承、单笔大额捐赠作好技术准备。

其次,更新和优化传统品牌项目。包括“来深建设者关爱基金”、“雏鹰展翅”等多次荣获“中华慈善奖”的传统优质品牌项目保续优化。

第三,始终如一勇挑扶贫重担。继续广东扶贫济困日暨深圳市慈善日和慈善月活动,在过去的七年里,市慈善会筹集约10亿元,直接帮扶了323个贫困村的3万户共11万名贫困人口。

提供优质有效“供给”

以创新赢得“有质量可持续发展”

有质量、可持续发展是许多慈善组织梦寐以求的事情,也是此次市慈善会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他们的解决方案就是通过提供优质、有效的供给侧改革,来赢得这样的发展。

房涛秘书长表示,慈善捐赠是“水源”,采取多种方式拓展募集渠道是2017工作当务之急。这其中包括加强冠名基金的发展和建设,为140多家冠名基金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尤其是企业类的客户群,帮助企业做创新战略发展及长效可持续筹资的能力建设,实现社会效益倍增,使得未来五年冠名基金占常态捐赠总量由2016年的22.5%升至40%。

弥补短板,研发公众捐赠支付工具,探索常态捐赠新形式。例如将腾讯99捐联募筹款模式常态化、标准化,力争今年线上众筹超过1000万。开发青年人、女性、老人等不同需求的主题劝募活动,让“人人可公益”、“慈善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理念深入人心。

推动公益金融创新产品。2014年,市慈善会在全国率先实践,推动建设银行深圳分行向全市社会组织提供免抵押免担保低息贷款,额度1亿元,单笔上限500万,到2016年已经覆盖到建设银行广东省分行,获评金融创新奖。2016年在第十届金博会上,设立“金融机构与社会组织资源对接大会”,组织100多家NGO首次进入金博会主展场,受到各界好评。

未来五年,市慈善会将通过影响力投资、责任投资、公益创投、社区投资、微型金融、社会效益债券及社会企业贷款等多种公益金融工具,发挥公益慈善的输血和造血功能。

依托“公益星火”培育公益人才。从2012年开始的“公益星火”培育了一大批跨界创新人才。2017年开立上海公益星火,计划在未来五年培育参与社区治理的领军型人才200名,推动建立中国健康产业和教育产业的社会企业标准化认证体系及其培训计划。

做好传播者和倡导者

让慈善和感恩文化成为习惯

文化和价值倡导需“润物细无声”,投入与产出未必成正比,亦决非可以“毕其功于一役”。作为定位为鹏城慈善的枢纽组织,市慈善会要承担起慈善文化的传播者和倡导者,一样要进行慈善文化方面的供给侧改革。

这其中以两大抓手为主力。一是助力深圳“中国慈善城市”建设,推动公益精神的培育,行业自律的建设,激发社会崇德向善的力量等,提升“人人公益”的参与度。

二是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下,协助市民政局率先开展“中华感恩节(周)”的策略研讨,通过这一项5年、10年乃至百年的人心工程,将感恩文化和行为根植于公众文化并使之成为习惯。

“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供给侧改革的论述,对深圳这座以改革创新闻名于世的城市至关重要,尤其是在经济和社会发展高水平运行的今天,改革就需要更大的魄力和勇气。公益慈善作为社会服务领域的重要补充,也必须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变“粗放型”的传统慈善为“精准化”的现代公益,深圳市慈善会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提升质量为目标的主动变革,不仅是鹏城慈善事业发展的重大事件,也为中国其他城市慈善会的改革提供了一个新路径。

责编 刘 柱 责校 胡伟洪

美编 王 鹏 组版 裴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