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践行垃圾不落地 共创最干净城区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

黄青山 谭晓萍 朱晓琳
福田区凝聚社会力量,强化垃圾不落地和垃圾分类理念,共创最干净城区。

1月8日,红树林海滨生态公园绿意暖冬,海天一色,“2017年福田区首届垃圾不落地新年跑”在这里举行。福田区微马跑步协会、美丽深圳志愿者服务队、垃圾分类和减量志愿者服务队等16家公益组织,在此联合成立福田区垃圾不落地公益服务联盟,共表决心:“袋”我出发,让爱传递!打造全国最干净的城区!

从顶层设计到居民行动,福田垃圾分类进入到系统化精准化互动化推进轨道。福田区委书记肖亚非在今年党代会报告中提出,大力开展垃圾分类达标小区创建活动,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城区,树立福田绿色行动的新标杆。福田区区长高圣元年前调研多个环节,推进垃圾分类覆盖率和资源占比率。

据福田区城管局介绍,2016年,福田区深入贯彻落实深圳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实施方案,按照“源头充分减量、前端分类投放、中段干湿分离、末端资源化处理”的总体思路,攻坚克难,务实开拓,垃圾分类各项工作全面有效推进。去年全年福田区共减少城市垃圾焚烧填埋量17986.14吨,实现了辖区垃圾分类和减量宣传覆盖率95%以上,达标小区覆盖率达32.3%,位于全市前列。

把社会共识转化为自觉行动

垃圾分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与整个社会的共同价值、法治精神、环保意识、自律意识等密不可分。福田区融入百姓网络生活时代,运用新载体新方法,传播垃圾不落地新理念、新约束、新自律。

春节期间废弃年花年桔可在家门口回收消化。参与活动的益田社区居民邹先生对此充分肯定,称赞福田的回收网点进小区,贴心又便民。2017年底前各机关事业单位率先将食堂餐厨垃圾,全部纳入辖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系统;全区实现废电池、废灯管收运处理全覆盖。多位市民表示,福田区发布2017年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工作计划,自加压力,提出绿色行动高标准高要求。建设绿色城区,人人有责,全体居民要迅速行动,从自身做起,从自家做起。

把社会共识转化为自觉行动。福田区将依托环保公益组织、社会团体,NGO组织,长期合作开展“垃圾不落地”主题的专项宣传和推广活动,在人流密集的公园景区和地铁、机场、口岸等重点公共场所,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行动;组织在重点园区开展净园净山净滩行动,结合中秋、国庆等节假日开展“垃圾不落地”专项行动,引导广大市民和游客养成“垃圾不落地”、垃圾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开展“垃圾不落地”专项执法行动,对乱吐、乱丢垃圾的不文明行为给予劝导、或当场出具文书警告,严重的还可能进行媒体曝光。

创建达标小区,把垃圾分类社会责任传导到居民和家庭。2017年,福田将在全区范围内全面推进“资源回收日”活动,引导居民养成在家中暂时存放可回收物并在“资源回收日”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良好习惯。根据《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评价标准》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创建工作,采用“物业主导-专业公司指导”的福田模式,要求达标小区在组织管理、宣传指导、设施建设、分类投放、分类收运等方面起到模范带头作用。至2017年底前,辖区住宅小区(城中村)家庭指导手册发放覆盖率达100%,分类容器及分类标识配置率达100%,“资源回收日”活动覆盖率达100%,达标小区覆盖率占辖区物业管理小区的40%以上。

据介绍,近年福田开展达标小区创建打下良好基础,在2016年年终评价自查中达到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评价标准的小区249个,实现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和减量达标小区覆盖率32.3%,达标小区总数全市之首。

撬动社会力量社会资源

垃圾分类的难点在民间,力量也在民间。福田区政府当好政策法规引导一传手,激活社会组织和社会主体等二传手三传手,政府、企业、家庭、个人等各个层面共同发力,共奏绿色交响曲。

明确社会主体责任,开展有害垃圾专项回收处理行动,让垃圾分类赢在源头,赢在第一步。福田将对全区所有住宅小区(城中村)、办公场所及各类公共场所的废电池、废灯管分类收集容器进行普查,对未配置和配置不规范的进行完善和整改,实现废电池、废灯管回收箱配置辖区小区(单位)全覆盖;区各住宅小区(城中村)物业、机关企事业单位要做好分类投放的引导工作,设置相对集中的废电池、废灯管集中收运点;区委托收运企业,将辖区内各单位(小区)的废电池、废灯管统一回收,并汇集到集中转运点,交给市分类中心委托的具有相关资质的企业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实现废电池、废灯管收运处理全覆盖。

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行动,发挥公益组织的引导示范作用。福田区将建立学校垃圾分类向周边社区辐射影响机制,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进社区”主题实践活动。组织参观体验活动,提升科普教育质量。组织发动热衷于公益事业的志愿者、学生社团、社会环保团体进学校、进家庭、进社区开展垃圾分类和减量知识宣传。

据介绍,2016年福田区成立了1个区级生活垃圾分类义工服务分队和10个街道义工服务小队,义工人数超800人,并统一为各义工队配送义工服1000套,开展“今日我当值”、“ 知分类·植绿意”、“红马甲行动”等义工宣传活动150余场。

引入社会第三方,加强餐厨垃圾收运处理监管工作。为加强监管,福田区派驻第三方监管人员到特许经营回收企业进行现场驻点,对餐厨垃圾的进场称重及处理过程进行实时监管。去年“百日行动”期间,福田区各街道执法队加大对非法收运餐厨垃圾行为的打击力度,共计查处非法收运餐厨垃圾行为9宗。根据普查统计,全区共计餐饮单位4314家(其中大型餐饮单位173家、中型餐饮单位804家、小型餐饮单位3081家、机关食堂135家和学校食堂121家),同时,在各街道及城管局均开设了合同协议签订服务点,完成收运合同签订工作,全区1300家餐厨垃圾产生单位与收运单位签订了收运合同,实现合同签订率30%以上。

以社会治理带动垃圾分类

垃圾分类是国际化城区的重要指标之一,是公民素质、组织动员管理效率的标志,更是社会治理高效能的考场。福田区以社会治理带动垃圾分类,创新治理模式培育绿色服务链产业链。

2017年春节前,福田区聘请专业公司负责全区年桔年花的收运工作,制定年花年桔回收处理工作方案,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及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广为宣传。在今年1月上旬前,建立覆盖辖区各街道各社区的年花年桔回收利用体系,由物业公司设置年桔年花集中存放点,委托专业公司开展废弃年花年桔免费回收及综合利用。仅去年该区委托专业公司回收处理年花年桔7.9万余盆。

一盆年桔的回收涉及到专业服务、市场主体、资源回报等多个平衡点。福田区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科学谋划,通过政策手段,购买服务和整合资源,把回收利用与市场营运模式有机融合起来,达到了多方共赢可持续的效果。

把互联网模式引入绿色行动绿色生活。福田区彩田村成为“互联网+资源回收”多渠道回收体系的市级样板小区,小区建立分类收集、集中暂存、专业公司统一回收处理资源化处理链条。小区采用“4+1”分类收集桶投放,和电话或APP预约“回收哥”上门回收的精细化分类模式,并通过“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和逐户讲解等多样化宣传发动方式,小区取得了明显分类成效。目前全区居民的分类知晓率达到98%以上,参与率超过80%。小区月均回收可回收物及有害垃圾近20吨,其中废纸、塑料、金属、玻璃等可回收物占比约70%,大件垃圾占比约27%,有害垃圾占比约3%,实现了高效的资源化回收,受到了考察的市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一致好评。

全力推进大件垃圾等垃圾源的精准化回收处理。在2017年底前建立覆盖全区的废旧家具等大件垃圾收运体系,福田区市政道路、公共绿地堆放的大件垃圾由清运公司负责收运,由专业公司进行破碎分选后资源化处理。深入推进果蔬垃圾资源化综合利用。福田区将在辖区市场和超市设置果蔬垃圾收集容器,督促引导商户分类处理。积极探索废旧衣物等低价值可回收物的收运处理体系。福田区将委托专业公司采用多种方式对低价值可回收物进行专项回收处理。

本版文图:黄青山 谭晓萍 朱晓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