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三年真情帮扶路 风雨同舟见彩虹
来源:
发布时间:2017-01

有一种精神让人振奋。

有一种感动让人动容。

有一种发展让人注目。

地处粤北山区的河源人民,正乘着新一轮对口帮扶的东风改写着属于自己的历史。

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和“深圳质量”在河源初见雏型

深河两市对口帮扶、合作共建的主平台——深河产业城占地5平方公里,投资总额超300亿元。不久的将来,将有至少5万人同时在这里工作,并创造每年2000亿元以上的工业总产值。深河产业城的快速推进,特别是落户项目中兴通讯河源生产研发基地的建成投产,将有效吸引上下游项目向河源靠拢聚集,推动河源加速成为珠江东岸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

投资超百亿巴伐利亚庄园一期运营一年多,已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带动相关产业经济增长7倍,二期已经开工建设。

不久前签约的酷派·弘稼项目,拟投资超百亿元,要在河源打造世界一流的高科技农业,做中国生态农业的NO.1。

正在筹备中的深能源河源电厂二期,又是一个百亿级的大项目……

有了这些大项目作为支撑,河源的未来将一片光明。

河源市委常委、副市长、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总指挥钟荫腾接受媒体采访时说,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全面对口帮扶,是广东省委省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口帮扶的核心内容是产业帮扶、园区共建。3年来,市县(区)两级指挥部紧紧围绕核心任务,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搞好园区建设,推动了一批重大项目、优质项目落户河源、动工建设、竣工投产。与此同时,积极协助做好交通基础设施、城区扩容提质、社会民生事业、改革开放以及扶贫“双到”、精准扶贫等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河源市委常委、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副总指挥、江东新区党工委书记龚国平说,深圳的同志带着责任担当、带着真情实意来到河源,同河源的干部群众一道埋头苦干、积极进取,为河源的产业发展和民生事业做了大量工作,有力促进了河源市的经济社会发展,以优异的成绩向省委省政府和深河两市交上了一份满意答卷。

省委书记胡春华等领导对深圳对口帮扶河源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在全省对口帮扶三年总考核中,深圳对口帮扶河源以92.96分的得分名列全省第二。振兴粤东西北对口帮扶的“深圳样本”和“深圳质量”在河源已初见雏型。

顶层设计,高屋建瓴,绘就帮扶工作新蓝图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新一轮对口帮扶工作,省委书记胡春华强调打造以深圳为龙头的深莞惠“3+2”区域发展新格局,河源要加快融入深莞惠,为珠三角地区优化发展和粤东西北地区加快发展提供有力抓手和合作平台;时任省长朱小丹要求河源全力推进“三大抓手”,促进经济跨越发展,实现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省政协主席、时任深圳市委书记王荣第一时间率队到河源,召开对口帮扶工作会议,共同研究和部署对口帮扶工作。省委副书记、代省长、时任深圳市委书记马兴瑞和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市长许勤等领导多次到河源考察指导对口帮扶工作。马兴瑞特别强调,深圳要有“大哥帮小弟”的胸怀气度,按照“一家人”、“算大账”、“同发展”的要求,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实现深河两地合作共赢。

河源市委市政府呼应提出“南融行动”,加快融入深莞惠经济圈,全面促进两市实现新兴产业、现代农业、交通物流、环境保护和社会事业“五个一体化”发展。

深河两市的对口帮扶、合作共建提升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新高度,一个立足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协调发展大格局已经拉开。

2013年11月新一轮对口帮扶以来,深圳先后共派出395名干部在河源开展对口帮扶、扶贫“双到”和精准扶贫工作,累计投入帮扶资金53.52亿元。

通过振兴发展和全面对口帮扶,河源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16年1-9月全市生产总值639.94亿元,以8.2%的增速居全省第三、粤东西北第二。

大力招商,狠抓重点,产业园区共建见成效

指挥部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对口帮扶的重中之重来抓,通过开展大招商、招大商,认真谋划并全面加快园区合作共建,有力推进了河源“一区六园”快速健康发展。

截至目前,市区两级共主导和协助引进项目497个、计划总投资1676.63亿元,已完成投资288.31亿元,其中投产项目158个,计划总投资231.1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77.58亿元;在建项目68个,计划总投资382.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110.73亿元。

深河两市采取“1+N”一园多点的方式进行园区合作共建,重点推进深河产业城建设。确定了河源市高新区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深河产业城土地整备等28个项目作为首批市级共建产业园区重点项目,深河公司计划投资19.71亿元主导和参与合作共建。目前,28个重点项目中,已完工项目2个,在建项目22个,已完成年度投资25亿元。预计2017年底大部分项目基本完工。这批项目竣工投产后,将新增工业产值200亿元、增加值45亿元、税收7亿元左右。其中,中兴通讯项目完全达产后,单个项目就将新增工业产值超过1000亿元。

民生为本,全面帮扶,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3年来,深河指挥部大力支持河源交通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中心城区扩容提质,以及社会民生帮扶工作。推进两市各部门之间的深度对接,签署对口帮扶《框架协议》。

安排2866万元专项帮扶资金,协助完成了《河源市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等6个交通规划的编制以及“河源综合交通智能指挥中心”、“万绿湖库区居民4个出行码头”等项目建设。

安排1098万元帮扶资金,组织编制了《河源市江东新区起步区城市设计规划》、《河源市江东新区绿色生态示范区规划》等10项规划,帮扶河源开发国土规划建设管理信息系统。

安排2亿元支持“深河中学”、“河源市人民医院二期”等10大民生项目建设。

深圳6个帮扶区共投入1.28亿元,资助河源6个县区共86个民生项目建设。此外,两市59对学校、11对医院开展了“一对一”结对帮扶,共选派河源300多名骨干教师和医生到深圳挂职研修。举办各类培训、讲座210场次,培训河源市骨干教师2万多人次。

安排50万元支持河源“一门式”、“一网式”政务服务改革创新体系网络平台建设,协助河源完成行政审批制度、商事登记制度等四大改革。

县区结对,市区联动,“一对一”帮扶格局全面形成

深圳市6个帮扶区分别与河源市五县一区全面建立 “一对一”结对帮扶关系,第二轮扶贫“双到”结束后,又将精准扶贫与对口帮扶一致对应起来,进一步完善了结对关系。

2014年以来,深圳6个帮扶区共安排对口帮扶资金12.65亿元(不含扶贫“双到”和 精准扶贫资金),其中2016年共集中安排10亿元用于园区共建。南山、宝安、龙华等区还派出区属国企参与共建园区开发建设,力争每年为当地各引入1-2个投资10亿元以上的重大产业项目。各结对区县参照市级产业园区共建的做法,共规划建设“园中园”面积达23.54平方公里。

3年多来,深圳6区(新区)共协助引进项目364个、投资总额1290.4亿元,其中在建项目58个、投产项目132个,已完成投资236.79亿元。深圳(河源)产业园、宝安(龙川)产业园、大鹏(源城)产业园在2015年度全省考核中获评优秀。

系统谋划,同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展开

指挥部始终把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做到统筹谋划,同步推进。

第二轮扶贫“双到”中,深圳累计投入资金9.46亿元,帮扶河源市4个县100个贫困村、10956户45478人贫困户的稳定脱贫工作,以优秀成绩通过省的考核验收,圆满完成任务。

关于新一轮的精准扶贫工作,深圳计划安排财政资金13.98亿元对口帮扶河源214个贫困村,每村帮扶的财政资金从上一轮的200万元提高到300万元。目前已完成了对贫困户全面核查识别工作,核实贫困户1.28万户4.14万人,相对贫困村首期帮扶资金3.85亿元(每村180万元)已到位。在精准扶贫三年规划和年度计划中提出425个首批精准扶贫项目,重点通过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股份扶贫、培训就业等方式帮助河源精准脱贫。

过去的3年,奋战在帮扶一线的深河干部群众用实际行动将对口帮扶的蓝图变成了两市合作共赢的坦途。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也是扶贫开发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期。深圳对口帮扶河源指挥部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进河源加快融入深莞惠经济圈,全面实施对口帮扶五大任务,坚决打赢3年脱贫攻坚战,努力将河源打造成广东的“绿野仙踪”,深莞惠经济圈的“后花园”。

(陈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