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慈悲之心,你给我站住!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2

请不要轻言不再捐款、不再善良、不再悲悯,因为当我们选择捐款的时候,我们所信仰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种慈善精神以及一种健全的人性。

如果说郭美美事件对于官办慈善的发展起到了特殊推动作用,那么,罗一笑事件则在互联网慈善或者私人慈善领域,起到了类似作用。

罗一笑事件所引发的舆论海啸经久不散,由其所触发和推演的舆论议程,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罕见的公共传播事件。沉浸其中的每一个社会人,无论抱持怎样的立场和态度,都经历了一场有关人性、慈善与法治的深刻洗礼。

罗尔在镜头前痛哭流涕地向大众致歉,作为此次事件的始作俑者和风口浪尖上的核心人物,他的每一滴眼泪其实都代表着中国互联网慈善的哀殇。他的道歉是否真诚?他到底是不是一个骗子?这些问题也许值得追问,但比这更值得追问和关切的是:如何让每一个罹患白血病或其他重大疾病的孩子,都能得到有尊严和制度化的医治,而不再是仅仅仰赖一个父亲——无论他是鬼鬼祟祟的父亲还是刚正耿介的父亲。

互联网慈善的井喷式发展令人侧目,但其中藏污纳垢的程度同样令人惊愕。毋宁说,罗一笑事件正是当下中国互联网慈善“两面性”的一次集中展示,也是其隐含的伦理病灶和法治困境的一次集中爆发。如果没有罗一笑事件,也会有其他什么事件,将中国互联网慈善在野蛮生长过程中所暴露出的问题昭彰于天下。

中国社会慈善事业整体上正处于迅速崛兴的时期,无论是官办慈善还是社会性慈善,都没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规则可供依循,由此导致了大面积的慈善失范现象。尤其是在互联网慈善领域,这种慈善失范的诡谲场景表现得更加显著,其中的真真假假和是是非非,由于匮乏技术的规制与法治的整饬,几乎处于一种江湖状态。

在互联网慈善的江湖状态下,慈善事业发展所依恃的道德景观,往往既动人又可怖,既刚强又脆弱,既汹涌又稀缺。人们慈善之心的激发,所根据的常常不是网络求助者的真实灾难,而是一段煽情的文字、一个离奇的故事或者一种特异的疾病。某种程度上,在这个时代,网络求助者往往只有成为煽情家或者段子手,才能得到大家的关注和救助。而事实上,那些真正深陷某种悲剧的人们,并无这样的文宣能力和煽情本领,他们只有默默承受灾难,在无尽的沉默和痛苦中迎接宿命。

要么成为罗尔,要么默默承受一切。这是一道人性的选择题,也是中国互联网慈善在发展之路上的必答题。我们不能让那些真正的弱势人群,那些默默无闻只身承担的人们,成为互联网坏规则的牺牲者,也不能让那些长袖善舞的段子手借助网络平台牟取不当之利。慈善领域的劣币驱逐良币,所伤害的不仅仅是伦理,更是生命。

罗一笑事件是一个道德契机,让我们直面互联网慈善的病灶,直面我们人性深处的崇高与卑劣,让我们反思慈善如何从一种道德想象经由程序正义而变为一种道德现实。请不要轻言不再捐款、不再善良、不再悲悯,因为当我们选择捐款的时候,我们所信仰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一种慈善精神以及一种健全的人性。

当然,道德和慈善经不起一再透支和背弃,而互联网慈善平台和法律,有义务捍卫这种纯粹的慈善之心不被任何人和任何事亵渎。微信方面宣布将原路退回260万元打赏,正是技术拯救慈善的一种尝试,当然这还远远不够,为互联网慈善量身打造一套法治规则才是治本之策。

最后要说的是,朋友圈慈善的力量往往有限,罗一笑们的救赎,最终要靠的还是体制的力量,是大病救助的天使之力,让每一个罹患重大疾病的孩子,都能在国家的医疗羽翼下找到救赎的资源与可能,如此才真的是善莫大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