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否认整个社会蕴藏着巨大的善意,而这种善意一旦搭上新媒体的东风,便可能会爆发更为强大的能量,有时候这种能量甚至超出预期、失去控制。 仅仅两三天时间内,罗一笑事件的舆论调门已然经历过山车般的反转,变得杂乱而模糊。深圳媒体人罗尔的一篇写给身患白血病女儿的文章,在广泛传播后引发巨大社会反响。从人们对白血病女童和她经济困难家庭的同情,到人们对整个事情可能是恶意营销的质疑,从暖意融融的全社会关怀到口水纷飞的揣测和骂战,事情发展到这个地步我们回头再看,发现真相早已成为牺牲品。 人人似乎都在呼唤真相,真相的调查需要时间,即便到现在为止,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个非当事方,敢于拍着胸脯声称他们拥有绝对无误的真相。直到11月30日下午,各大媒体的走访调查、当事各方的回应以及深圳市儿童医院关于医疗费用的权威信息才陆续发布。然而在此之前的一段时间里,各种媒体、自媒体和网民议论已经充斥我们的视野,其中不乏振振有词的定性、煞有介事的议论。(详见04版~07版) 深圳市民政部门于11月30日下午声明将介入事件进行调查,在权威调查结果公布之前,任何建立在当前这种杂乱信息基础上的结论都只能算作主观臆测。主观臆测往往随着不同意见方的自身背景情况而南辕北辙——人要到怎样的境况才有网络众筹求助的资格?不同的人对此说法不一。 有人认为罗尔居住深圳,有车有房,还有社保报销大部分医疗费用,没到变卖家产的地步就满社会吆喝求助,是透支人们的善意,甚至直指当事人罗尔或策划传播的“小铜人”公司为骗子;当然也有人指出,罗尔的情况属于大城市里的典型“贫困中产”,一场天灾病痛便有可能拖垮家庭财务的脆弱平衡,求助确系属实且无可厚非。甚至还有人以罗尔曾在其个人公号中发布的小说段落作为凭证,说他自称有三套房,两辆车和广告公司。广泛传播的不少文章里,总有几个罗尔的同事,朋友的朋友,罗一笑病房的医生,或说罗尔有的是钱,或说他家小三上位……在整个事件的传播与争议中,人们不甘寂寞地言之凿凿斩钉截铁,在罗一笑事件的罗生门里,人们看似在探寻真相,但人们更多是在选择自己愿意相信的真相。上一秒热泪盈眶,下一秒火冒三丈。 不能否认整个社会蕴藏着巨大的善意,而这种善意一旦搭上新媒体的东风,便可能会爆发更为强大的能量,有时候这种能量甚至超出预期、失去控制。求助的公号文短时间在朋友圈刷屏,各种渠道的打赏汇款总额超二百万,很可能远超罗一笑治疗所需,并引发一系列争议时,我们必须意识到,盲目的善意有其危险之处。不仅将挫伤整个社会的善良,也将让助人者与受助者的面目一同变得模糊,有时甚至狰狞可怖。在非黑即白的认知模式下,或是父亲消费女儿的重病,或是群众以最大的恶意在揣测一个经历不幸的家庭。而任何一种偏见都不是,也都不应是这个社会的真实写照。 罗一笑突患重症急需用钱,其父罗尔与朋友借助公号进行事件传播,获得收益用于救助罗一笑,公号借慈善救助扩大影响力。这种行为是否违法,或者当事方是否借此牟利,恐怕并非社会舆论所能裁决。但不可否认,一旦求助于社会,求助方便不可避免地从属于社会普遍认识中的准则。慈善活动既要遵循法律规范,也应照顾到社会情绪的声音。罗一笑事件不论结果如何,已不免成为中国社会慈善事业发展中的一个节点,当下善意犹如无头苍蝇般左冲右突,不得要领,正是由于一个健全社会慈善机制的缺位,这是一个亟待填补的空白。而罗一笑事件不应被作为一场几乎全民下场的口水战在未来被淡忘,它应成为我们社会慈善事业发展、规范以及专业化的一个契机。我们不要忘了,一名生死难料的小女孩正躺在病床上,那才是这一切发生的初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