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新农村项目40个,蔬菜、肉牛、中药材及乡村旅游等重大产业扶贫项目23个 |
何显耀 李梦梦 |
| ||
| ||
| ||
昨日,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第二批63个重点项目开工仪式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举行,40个新农村项目和23个重大产业扶贫项目同时开工。
■ 何显耀 李梦梦
“造血”大方县,恒大第二批援建项目开工
据了解,恒大集团从2015年12月1日开始结对帮扶大方县,计划三年内无偿投入扶贫资金30亿元,通过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扶贫、吸纳就业扶贫、发展教育扶贫、创业扶贫和特困群体生活保障扶贫等一揽子综合措施,力争到2018年底实现大方县18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今年年初,恒大首批一次性开工了40个重点项目。此次第二批再开工63个重点项目,其中,新农村项目40个,蔬菜、肉牛、中药材、经果林及乡村旅游等重大产业扶贫项目23个。计划两批103个重点项目明年6月30日前全部竣工交付。
恒大结对帮扶大方县,坚持精准扶贫,因户施策、因人施策;不仅出资金,更重要的是出人才、出技术、出管理、出思路,由恒大集团副总裁兼扶贫办主任姚东和300多人的管理团队,带领3000多人的扶贫队伍常驻大方县,与大方县干部群众一起开展脱贫会战。
在产业扶贫方面,恒大结合当地实际,发展蔬菜、肉牛、中药材和经果林等特色产业,为每个贫困户配备至少两个产业项目;并引进上下游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帮扶模式,实现供产销一体化经营,帮助贫困人口就地脱贫。
在易地搬迁扶贫方面,恒大建设的新农村,配备了家具家电等基本生活用品,实现贫困户拎包入住;同时每户配建2栋蔬菜大棚,配备肉牛养殖、乡村旅游等作为“第二产业”,确保贫困户“能脱贫、稳得住”。
本着“实用、节约”的原则,通过首批10个新农村项目的探索,恒大对此次开工的40个新农村项目进一步优化设计,将原双拼特色民居改为四联、六联和八联的特色民居,实现了既能“搬得出”,又能降成本,又能节约地,走出了一条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路子。
恒大结合大规模入户调查,运用大数据技术,对大方县建档立卡数据库贫困户进行精准识别,做到因户施策、因人施策,确保扶贫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创出精准扶贫的经验和样板。
结对帮扶成效显著,预计年底完成总脱贫任务45%
资料显示,毕节市是全国“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8县区中有5个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其中大方县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扶贫开发任务非常艰巨。而恒大结对帮扶大方县一年来,各项精准扶贫措施全面展开,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到今年8月31日,已帮助大方县10494户39817人初步实现脱贫。到12月底预计再脱贫40500人,完成总脱贫任务的45%。
短短一年,恒大结对帮扶大方县成果显著,实现了精准扶贫的“恒大速度”。更重要的是,恒大的帮扶措施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坚持既要“见效快”更要“利长远”,探索出了一条可复制、可推广、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发挥了示范作用,成为企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标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探索了有益经验。而此次恒大集团结对帮扶大方县第二批63项重点工程集中开工,标志着恒大帮扶进入全面深入新阶段。恒大帮扶大方县的举措,已经转化成为助推毕节试验区加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相关链接
许家印:
饮水思源、回报社会
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开工仪式上说,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变强,无不得益于相关政策以及全社会的理解、帮助与支持。饮水思源、回报社会,是民营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恒大结对帮扶大方县,一改传统的帮扶方式,多领域多管齐下,从根本上解决贫困地区的脱贫问题,并扶持发展当地的“造血”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随着第二批援建项目开工及各项工作持续推进,大方县18万贫困老百姓有望早日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