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绪山 |
| |
| |
深圳特区报汕头11月6日电(记者 吴绪山 文/图)汕头市潮南区雷岭镇霞厝村,地处粤东大南山麓的深山密林中,在第17个记者节来临之际,由汕头市潮南区委宣传部和汕头市驻汕新闻工作者协会联合主办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系列活动于11月4日在此举行,往日异常宁静的山寨里,回荡着欢声笑语。大手牵小手,媒体记者与山区的孩子们在一起游戏互动,为爱奔跑,用行动呼吁社会共同关注和帮助山区留守儿童。
霞厝村是汕头市现有居住人口海拔最高的村居之一,因为交通不便、经济落后,青壮年村民都走出村寨到外地打工,许多孩子成了留守儿童。十年前,在当地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霞厝村在海拔稍低的地方选址建成了新寨,绝大部分居民搬入新居后,老寨就更显落寞了。不过,这座有着四百年历史的村落,先辈们留下了另一份遗产——“石头寨”,反倒因为它十分罕见的原生态和淳朴的民风,引起了一些观光客、摄影及绘画爱好者的关注。
徒步走入霞厝村,眼前呈现的全部都是石头:房子都用石块垒建而成,连厕所、猪圈也不例外。脚下的路,无论是平坦之处,还是上下山坡,全部用石板铺就。连淙淙流过的山泉水,也是穿行在石渠之间。几百年来,祖祖辈辈的村民们,靠山吃山,就地取材,把石头的切削技艺运用得恰到好处。
据当地老人介绍,这里是明朝崇祯年间建村,当初村民是为了逃避战乱才深居在此。霞厝村地处高山,时有云霞缭绕,故名霞厝。村民有三个姓,村子里现在仍保有有蓝、刘、吕三姓的祠堂。霞厝村所在的雷岭是广东省政府确认的革命老区镇,石头寨里目前还有红军被服厂、东江特委中医局旧址、东江特委印刷厂旧址等革命遗址。时过境迁,如今村民逐渐离去。71岁的吕伯告诉记者,他的儿子在深圳打工,女儿在汕头生活,而他自己则守着空荡的祖屋,等着子女们回来看看。而对那些留守儿童而言,则是期盼着父母的早日归来,以及对走出深山的渴望。
右上:孩子们和记者一起开心做起“为爱奔跑”的游戏。
右图:村子里全是用石头盖的房子和筑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