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深圳十大“最美长者”风采灼灼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

深圳晚报记者 陈玉 摄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潘梅林 科学家退休后成了“八大员”

82岁

今年82岁的潘梅林老人是位“老顽童”。在家做家务还经营了一大片菜园,在外面和球友打球,在球场上也能看到他健硕的英姿。看到这些,人们很难将他和之前的职业联系起来,原来,潘老之前是一位科学家,而且是服务于我国航天事业高精尖技术的研究人员。

1995年潘老退休以后,又被重新返聘回去工作了12年。从最初的导弹研究到今天“神十一”的发射,潘老的职业生涯也是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历史缩影。可以说,他把一生都献给了国家的国防科研工作。2007年,第二次“退休”后,闲不住的潘老义务当起了航天知识科普员,在学校的课堂上、小区里、部队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

生活中他还是儿女们敬爱的好父亲,儿女们亲切地称他为“八大员”。这个称呼形象而生动地概括了他的全部生活。研究员、运动员、采购员、护理员、农业技术员、饲养员、炊事员、卫生员,这些就是潘老在家里家外所有日常活动的全部。

获奖感言:尽我所能继续为大家做好科普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当好“八大员”,让生活更加有滋有味。

养生秘诀:平日里坚持打羽毛球、游泳等运动锻炼身体,保持有规律的生活习惯,做点自己喜欢的事陶冶情操。吃自己种的新鲜蔬菜,除了蔬菜以外,还有台湾枸杞、三七等植物,吃了对健康也很有好处。

康玉玲 一朵传播温暖与爱的艺术之花

64岁

康玉玲,原为医务工作者,曾任团委书记、妇联主任及工会主席。1983年,她从四川成都来到深圳,为建设特区贡献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时光,对这座美丽的城市有着十分特殊的感情。1997年,为照顾在美国读书的儿子,康玉玲开始了不断迁徙的“候鸟生活”。旅居国外的经历让她意识到丰富老年人文化生活的重要性。2003年,从小就热爱、擅长文艺的她创建了康乃馨艺术团,用爱和温暖凝聚许多赋闲在家的老年人,以最饱满的热情呈现了深圳市中老年群体的风采。

开始的过程是艰难的。演出服装太贵,康玉玲只能根据需要设计,大家自掏腰包去做;没有专业的排舞老师,她和团员们集思广益,参照生活感悟来编排节目。因为全身心投入,飞速运转的大脑和身体在夜间仍旧十分活跃,有时她睡到半夜还会爬起来,在书桌前写写画画,设计舞蹈动作、服装道具。

十几年的坚持带来了丰厚的精神回报,除了引领团队收获上百座奖杯与几百场成功的义演,康玉玲已原创多个经典节目,例如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深圳赞歌》和歌颂爱情的时装舞蹈集锦《夕阳无限好》《幸福万年长》等。

获奖感言:这不仅是份荣誉,更是对我来深建设33年的一种认可,感恩社会、亲友,我会好好珍惜,继续奉献爱心!

养生秘诀:快乐自己,感染他人,锻炼身体,回馈社会。

黄南美 文化扶贫路上的“拾柴人”

90岁

黄南美是著名的书法家、红荔书画馆馆长、慈善家。自1989年成立红荔书画馆以来,尽管领着每月千余元的微薄工资,他却一直坚守在文化扶贫的道路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着一批批爱心人士,帮助了千千万万名教师学子。红荔书画馆在国内及海外建立了20多个办事处和分馆,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有了红荔书画馆这个平台,进行文化交流就更便捷了,每年黄南美都会牵头举办20多次书画展、雅集和笔会活动,不少国内有名的书画家常常来此访友交流。

黄南美总是把自己比为慈善路上的“拾柴人”,把散落在社会上的爱心干柴汇集起来,让它们发出更大的光和热,让需要帮助的人从中受益。27年来,他从红荔书画馆到红荔慈善基金会,通过文化扶贫团结了一大批爱心书画家、企业家和爱心人士,让他们参与到红荔的公益慈善事业中来。黄南美与“红荔”累计筹集扶贫助学善款3000多万元,捐助物资60余吨,捐建希望小学22所,援建民居40栋,资助贫困学生1.5万人,免费培训贫困地区教师1000余人。黄南美总是笑着说:“我没有钱,但凭着我90岁的年龄,就让这么多人跟我一起做慈善,看来年龄大也是一种资本。”

获奖感言:我已经90岁了,只要还有一点精力,就要多做一些慈善公益,为社会做一些事情。正如我经常说的:太阳快要落山了,要多赶一程路。

养生秘诀:心情愉悦是健康最好的办法,不仅要自己开心,更要让别人开心,只要感觉到幸福就能身体健康。

张锦明 孝善并举的诗词达人

70岁

张锦明退休之前是一位老师,所以他身上始终散发着一种儒雅的气质。退休后的他没有闲着,而是选择了再创业,做起了木材加工厂。这种活在外人看来又苦又累,很少有人愿意干,但是当过老师的张锦明没有抱怨,年逾古稀的他至今还在木材厂帮忙打理事务。

他为人诚恳、热情,做事真诚,很有思想,周围的朋友都喜欢与他交谈和相处。生活中,他乐于助人,看到周围有困难的人都会主动伸出援助之手,在朋友圈里大家都为他高尚的情怀和可亲的魅力点赞。

在工作之余,他还坚持培养和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他勤学苦练写诗,且颇有成就。他还加入了布吉老年大学诗词班,和老友们交流写作心得,共同进步。现如今,他已写了诗词五百多首,内容包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他说,他作品的灵感全部都是从劳动和生活中来,写诗既是陶冶情操、抒发情感的过程,也是记录生活的过程。

张锦明本身也是一位孝子和大善人,他诗里诗外的孝心和善举赢得了广泛赞誉。《深圳晚报》《河源日报》《中国老人报》《农民杂志》《深圳老年》以及深圳老年协会网等媒体都对他的孝心与爱心以及乐于奉献的精神做过报道。

获奖感言:很享受自己现在这样的生活状态,在木材厂干活既是工作也是休闲,希望年轻人能培养自己的爱好,对生活保持笑容。

养生秘诀:并没有刻意地锻炼身体,半退休的生活状态让他在工作中就得到了身心的锻炼,诗词可以让人放松心情、陶冶情操。

郑胜华 拥有额外2万小时的公益人

77岁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无非是24小时乘以一个数字。但是郑胜华的时光却因为自己的善良和热心挣得了额外的2万小时——两年103天,这个数字是她做义工的时长。

从2008年开始当义工,郑胜华为大运会、三届高交会等大型活动服务过,被评为“优秀义工”“深圳市五星级义工”;连续在儿童医院为脑瘫儿童服务8年,为这个特殊群体创办了“非常学堂”,教授文化课,圆其上学梦想。

今年9月3日,郑胜华带领40名社工姐妹到广东省重点扶贫地区河源市和平县上林镇三乐小学开展助学活动,为当地教职工捐助了3台电脑、2台空调及音响、洗衣机、冰箱等物品。扶贫的过程中,郑胜华在路上遇到了一位负重前行的赤脚老人,她立即上前询问老人的生活状况。她询问时,身旁的社工姐妹抓拍了这一幕,并调侃她说,要是穿着义工服就好了。但郑胜华不这么认为,她说生活中,自己时时在观察,希望能够及时给予有需要的人以帮助。

“看人好处、帮人难处、记人好处”是郑胜华常常念叨的三大名言。如这三大名言所述,这位最美长者近8年一直在用自己的时光来照亮他人的生活,用自己的行动来温暖他人的心房。做公益,本身就是一束很美的光。

获奖感言:很开心孙女为自己报名,得知获奖十分激动。希望自己是名副其实的“最美老人”,不仅是外在美,还表现在心灵美。之后我将以实际行动来回报大家的支持与期待,会更加努力地投身到公益事业中。

养生秘诀:散步、唱歌朗诵、做健康操、打太极;每天看北京卫视《天天养生》栏目;饮食方面每天喝豆浆,多吃果蔬鱼肉,少吃红肉。

谢光春 荣誉等身的反扒民警

61岁

1980年1月,谢光春来深从事运输服务行业,历任副科长、总办常务副主任(正科待遇)并兼任武装部部长,分管当时深圳市公安局汽车站派出所工作(副处级待遇),收获“市运输行业的优秀党员”“优秀工作者”等诸多称号。2002年1月由于派出所转制,他转至深圳市公安局公交分局工作,到公交反扒一线当了一名反扒民警。

因工作出色,谢光春先后被评为“广东省优秀人民警察”“市局优秀共产党党员”“深圳市十佳卫士”;2010年,他被授予了“深圳警队金牌孺子牛”,网民也亲切地称他为“巴士大叔”;2003年至2014年,连续11年都被评定为“反扒标兵”“办案标兵”,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获得警队“警营之星”等称号。

现年61岁的他住在南山西丽,虽然离开了原本的工作岗位,但服务社会的心依旧火热,哪里有需要就出现在哪里。2015年,南山区乐龄老年大学正式挂牌成立,让部分老年人实现“大学梦”的心愿成为可能。担任该校副校长的谢光春协助处理着各项事务,甚至比原来更为忙碌。他还时常抽空应邀返回原来的单位授课,给年轻人讲授抓扒手的技巧。

谢光春表示,他们那一代人是从苦难里走出来的,很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所以只要尚有余力仍会持续发光发热,并将这份感恩传递下去。

获奖感言:深圳有许多的老人,在我看来,这次最美长者的评选是成功的、必要的,展现老人们优秀的品质会给年轻人树立榜样,对时代的发展也很有帮助。

养生秘诀:一个人只要注意活动身体,适度地劳作、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就能保持身体的健康。

刘贤学 打造“东方夏威夷”的传奇人物

67岁

刘贤学是小梅沙度假村有限公司总经理。1989年底,他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反对,放弃了在广州发展的大好机会,作为经理人和外商投资人来到小梅沙创业,由此也开始了他与小梅沙20余年的深厚情缘。

刘贤学老家在福建泉州南安,那也是个海滨城市。但儿时,他居住在山里,少有机会见到海。也许刘贤学的选择与他骨子里对海的憧憬有关。小梅沙从当年一个设施简陋、管理落后的烂摊子,能发展成为今天游人如织、风景迷人的著名旅游度假村,这与刘贤学的长年努力密不可分。刘贤学接管小梅沙之后,大胆引进国外先进管理理念,狠抓园区内部管理和景区改造,软硬件建设齐头并进,迅速扭转了小梅沙度假村惨淡经营的困境。

27年来,刘贤学名片上的头衔没有变过,小梅沙在他的“抚养”下,一树一草立起,各种玩乐设施落地,成为了现在的“东方夏威夷”。刘贤学除了大力宣传外,一直秉着让游客“高兴地来,满意地回”的简单理念,致力于提高服务质量和专业性。如今,小梅沙度假村已发展成为一个配套齐全的旅游胜地。如今,正常天气的周末,小梅沙每天就能迎来3万人。在深圳乃至国内旅游业,刘贤学都是当之无愧的领军人物。中国旅游行业十大领袖品牌官、深圳旅游业领军人物、深圳市旅游突出贡献奖、首届“鹏城慈善个人奖”……每一个奖项都是对他个人的认可。

获奖感言:“最美”不是一个人的外表有多美,而是心灵美,要多为社会做贡献;“长者”是每个人随着岁月流逝的必经阶段,只要心灵不老,就会活得青春。

养生秘诀:上了年纪就要少吃油腻的食物,吃得清淡一些对老年人的心脑血管有好处,还要多注意运动,活动筋骨,延年益寿。

梁哲平 活跃在文化舞台上的“高手”

61岁

梁哲平退休前曾是深圳流花医院的工会主席、纪委书记,返聘4年之后,2014年59岁的她正式退休,而精彩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说起梁哲平,南湖街道老年协会的人都知道她是有名的“文字高手”,许多媒体的医疗记者都成了她的好朋友,至今深圳大大小小的报纸、网站都有她写过的稿件。

退休后,宣传报道依旧是她的重要工作。2015年,梁哲平加入了南湖街道老协青春艺术团,成为团里的好写手。这支由30多位平均年龄56岁的长者组成的半专业演职队伍,常年活跃在罗湖区、南湖街道和文锦社区的文化舞台上。每一次活动中,梁哲平不仅要参与歌舞节目的表演,还要拍摄现场照片,活动结束后又立马赶回家写新闻稿件,记录艺术团的风采,当天上传到罗湖家园网、投稿给市老年协会,忙完所有的事情就到了深夜,往往忙到凌晨2点她才能入睡。在忙碌的排练、演出之余,她每周都要抽出两天参加社区义工,教残障人士做丝网花、教社区的长者唱歌跳舞、维护社区安全、做宣传。同时,她还是“敢说”的社区议事会议员,对于社会民生,她总有自己的好点子。在其他时间,她也会参加老年大学,学习民族舞、声乐,并积极参与各类义务演出服务,为社会文化建设作一份贡献。

获奖感言:每位老人都有各自的精彩生活,能够得到大家的帮助,得到群众的认可,我十分开心。

养生秘诀:退休后要勤于锻炼,她每天都会跳舞,不仅自己喜欢跳舞,还带动社区的居民一起跳,身体健康才是最大的本钱。

黄秋莲 “义工之家”的带头人

65岁

“西乡有个服务站,站里有个黄妈妈”这是黄秋莲老人周围的朋友对她亲切的称呼。当然,这也是她日常的真实写照。2000年黄秋莲随女儿来深圳定居,从2006年起开始做义工,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她于2008年正式加入义工组织,目前其做义工服务时数达8000多小时。

她积极参加义工联组织的献血、捐物、捐款、助残、义卖等活动,先后获“宝安区第七届十佳最美母亲”“十佳银龄风采老人”“大爱妈妈”“深圳市五星级义工”“公益达人”等26个光荣称号与奖项。

黄秋莲是瑶族人,70年代她响应国家号召,主动要求“上山下乡”。后来回到城里后也没有正式工作,生活处境艰难,但她还是常年坚持帮助他人。尤其是加入义工组织后,她把做公益当成了自己的事业,处处想着需要帮助的人,从到敬老院、福利院给老人服务,到关心贫困地区的儿童,从自己煮糖水给清洁工到帮助街上的流浪汉,都能看到她的身影。

有一次,身患白血病的小孩让黄秋莲很着急和揪心,可是她并没有足够的财力帮助他,所以她就做了一担豆腐参加义卖,所得款项868.8元全部捐给了那位白血病患儿。在她身上像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她在自己从事义工的同时也把正能量传递给了身边的人,在她的影响下,她的儿子、孙女都加入义工联,他们家成了“义工之家”。

获奖感言:获奖是对我的认可,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也感受到了快乐,生活中还有许多人需要帮助,我会尽力帮助更多的人,传递社会正能量。

养生秘诀:帮助他人就是最大的快乐,做义工的同时也是锻炼身体、愉悦身心的过程,在这个过程当中获得了健康和能量。

乔红 本年度最炫目网红

82岁

乔红1956年~196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1年~1984年在广州雕塑院工作,1984年全家迁至深圳定居。她是著名雕塑家,深圳美术馆高级美术师,中央雕塑家协会会员,深圳女画家协会名誉会长,中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名誉主席。

45岁时,乔红成为深圳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从1980年代起,她负责“深圳市十大雕塑工程”,代表作有《迎宾馆》汉白玉浮雕、《宋庆龄》肖像、深圳市城徽雕塑《大鹏颂》、大亚湾核电站《琼州育鹿》《李云迪》雕像等等。善于将美贯穿到各个生活细节的乔红,退休前是雕塑家,退休后成了摄影师、珠宝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周游列国拍了不少摄影作品,所穿着的服装也大多是自己设计的作品。

在2016年深圳时装周,乔红成为最炫目的网红。枣红色贝雷帽、玫红色披肩、红格子围巾、波西米西风长裙,耳环晶莹闪烁,戒指花式时尚,但最动人的,是那双明亮而锐利的眼睛,毫无沧桑,充满童真。在深圳时装周这个时尚舞台上,82岁的乔红美得像一棵开花的树,艳压群芳。

获奖感言:退休后,在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我从未放弃过对艺术的追求。艺术能恢复人的品位和人的感觉,我们可以通过艺术来找到人的原点,当我们失去了人的原点,谈所有的一切都是假的。到了这个年纪,我不忌讳也不恐惧死亡,要知道,有一种生活,叫向死而生。从死亡的角度看向生命,就会懂得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

养生秘诀:衣不求华丽,得体大方最重要,食不求山珍海味,哪怕一碗白粥清淡之中有真味,住不必大宅豪院,舒适即可。她的生活日常也离不开茶,而且只喝干净原生态好茶,这样的茶里充满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