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乔红:女人要学会优雅地老去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

生于书香门第虽遭挫折仍恪守己道,82岁乔红在生活中追求美
虽然已经82岁,但乔红依然不放弃对优雅的追求。 深圳晚报记者 陆颖 摄

2014年,乔红八十大寿,滕文金赠予她一幅原创画作——一只娇憨的鸟,眼睛微合,沉醉在晚霞中。而晚霞,居然是桃红色的。作为相伴了半个多世纪的丈夫、同行、朋友,滕文金无疑最懂乔红。自由的鸟儿,天真的姿态,艳丽的云霓,这正是写意的乔红——从内心到外在,她是真正的美人,懂得美,创造美,诠释美。

2016年深圳时装周,乔红成为最炫目的网红。枣红色贝雷帽、玫红色披肩、红格子围巾、波西米西风长裙,耳环晶莹闪烁,戒指花式时尚,但最动人的,是那双明亮而锐利的眼睛,毫无沧桑,充满童真。在深圳时装周这个时尚舞台上,82岁的乔红美得像一棵开花的树,艳压群芳。

美是一种生活态度

名媛的背后往往有深厚的家世渊源。乔红之父乔启明,是从乔家大院走出的农村社会学家和农业经济学家,曾任原金陵大学农业经济系教授。乔红是乔启明最小的女儿,出生在南京,成长在四川,战后在上海,新中国成立后在北京读高中,之后考入中央美术学院。

家世殷实,学养丰厚,社交丰富,能屈能伸,这是中国式闺秀的气质。她们有强大的自我,无惧世俗的压力,懂得鉴赏美并善于制造美,在困境中仍能保持优雅和浪漫。

乔红在中央美术学院读大三的时候,滕文金作为工农兵学员进入中央美院,有些同学看不上他,但乔红却选择了滕文金作为终身伴侣。为什么爱上滕文金?乔红半开玩笑地说,他的脚很美,而且下乡干活的时候,他能左右手同时割稻子,很能干。

乔红说,“我出生在书香门第是幸运的,但时代的洪流会吞噬个人的命运,战争年代的颠沛流离,没有让我放弃对于美好的向往。在那个年代最艰苦的岁月里,我依然坚持看书、听音乐,不降低对自己的要求,其实这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对内在的执着追求。”

毕业后,乔红来到广州雕塑院,成为新中国第一批女雕塑家。在物资匮乏的年代,乔红连续数年拿着61.5元的工资。要养两个孩子,又经常要接待宾客朋友,钱不够又不想失礼,于是她想出了一个办法——用白萝卜雕刻成玫瑰花来表达对客人的欢迎,用心将艺术渗入生活。

45岁时,乔红成为深圳最早的一批创业者。从上世纪80年代起,她负责“深圳市十大雕塑工程”,代表作有《迎宾馆》汉白玉浮雕、《宋庆龄》肖像、深圳市城徽雕塑《大鹏颂》、大亚湾核电站《琼州育鹿》、《李云迪》雕像等等。

善于将美贯穿到生活细节

艺术无疆界,而在艺术的各领域,美是通用语言。善于将美贯穿到各个生活细节的乔红,退休前是雕塑家,退休后成了摄影师、珠宝设计师和服装设计师,周游列国拍了不少摄影作品,所穿着的服装也大多是自己设计的作品。

乔红说,女人要学会优雅地老去。“我认为一个热爱自己事业并全情投入的女人无疑是最优雅的。我热爱摄影,以前我把身上所有的钱都省了下来投入到摄影里。有时候为了摄影,不顾一切,地铁罗宝线开始建设的时候,我已经70多岁了,我爬进了罗湖商业城那一站的地下坑洞里,在黑暗中爬行,那些铁路工人都惊呆了。优雅就是一种专注的美,一种忘我的精神,一种内涵,不张扬,却散发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

82岁的乔红不打麻将,不谈养生,不转发谣言朋友圈,依然在专心追求美。每天都有人来接她出去参加活动,日程满满。她和合作者聊工作,有时候一个电话就打一个小时,常常到凌晨两点还舍不得睡。乔红身体极好,上下车不要人扶,自己的包整理得有条有理,总是很重,却从不让别人帮着背。乔红的好奇心更强,时时拿着Iphone6 Plus到处瞄准拍照。有时在路上她见人家穿得漂亮,就会上去搭话。你找她合影后,她反过来会问你是谁,要你的名片,跟你聊天。她的话题范围之广,从时尚到政治,从历史到家常,从官到商,思路清晰,记忆精准。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而乔红,却是一个永不迟暮的美人。相比“乔红奶奶”“乔红先生”这些称呼,我们更应该叫她——“乔红美人”。(流苏)

人物辞典

乔红,1956年~1961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1961年~1984年在广州雕塑院工作,1984年全家迁至深圳定居。著名雕塑家,深圳美术馆高级美术师,中央雕塑家协会会员,深圳女画家协会名誉会长,中澳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名誉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