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黄南美:文化扶贫路上“拾柴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6-10

张梦莹

深圳晚报讯 (记者 张梦莹) 在安静的罗湖区东湖公园,一栋古色古香的建筑每天都迎接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这个名为红荔书画馆的民间文化机构,它的主人黄南美是一位90岁高龄的老人。自1989年成立红荔书画馆以来,尽管领着每月千余元的微薄工资,他却一直坚守在文化扶贫的道路上,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凝聚着一批批爱心人士,筹集了扶贫助学善款3000多万元,帮助了千千万万名教师学子。

书画为媒,促进文化交流

红荔书画馆和黄南美都是深圳的文化名片。在深圳经济特区创建之初,文化建设是一个弱项,1987年,黄南美便受命组建了深圳市老龄人书画会。1989年,他又组建了深圳第一家民营文化机构——深圳市红荔书画馆,并以深圳荔枝节为契机,打开了与国内外交流的通道。

每当说起黄南美的故事,人们总会提起“一幅国画引起的佳话”。1993年,深圳红荔书画馆创办的《红荔》报刊上,刊登了一幅以蒋介石旧居溪口为蓝本的《溪口二别墅》画作,报刊辗转到台湾送到了蒋纬国手上。蒋纬国看后,激动得热泪盈眶,还给黄南美回了一封信,蒋纬国、黄南美两人也因此成了朋友。1995年12月,黄南美应台湾相关部门及蒋纬国之邀,开始了一次难得的两岸文化交流之旅,会见了蒋纬国、陈立夫等。此外,黄南美还受邀参与了与各国的文化交流活动,如今的红荔书画馆,也已经走出国门,在全国及海外建立了20多个办事处和分馆,与40多个国家建立了联系,馆员遍布五湖四海。

文化扶贫,凝聚社会力量

除了著名的书法家、红荔书画馆馆长,黄南美还有另一个为大家熟悉的身份——慈善家。

2001年,黄南美偶然来到广西武鸣县和宜州县的两所学校,他发现这里的学校教学环境特别差,教学楼和桌椅破旧。“也许是小时候家里穷,看见孩子们的境况我心里特别难受。”于是,黄南美就想着怎样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从赠送教学设备开始,他一步一步走上了慈善助学之路。

后来,学校的教学环境改善了,黄南美又发现这里的美术和音乐教师大多未受过专业培训。他想,只有老师专业水平提高了,才能培养出更好的学生。于是,他开始组织开办培训班,免费培训老少边穷地区的教师。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怎样才能把培训班办起来呢?黄南美想出了一个法子,向社会求助。凭着他的号召力和人脉,许多爱心人士加入了这支队伍:广州南国艺术学院为老师免费授课,免费提供教室和住宿;广西都安县宣纸厂厂长为30名学员每人送了一刀宣纸;上海颜料厂为每人提供两盒颜料;浙江省湖州毛笔厂为每人提供6支各种型号的毛笔;广州一位少数民族律师购买了培训人员的全部洗漱用品;深圳龙岗区政府解决了贵州和湖南学员的路费;一位美籍华裔画家包揽了广西学员的路费。就这样,第一期培训班于2002年顺利开班。从创建和发展文化扶贫平台“爱从深圳出发”项目,组建深圳市红荔慈善基金会,到以88岁生日为契机,启动以黄南美的名字命名的“南美奖学金”项目,以自己创作的书画作品为载体,与爱心人士合作,出资奖励品学兼优的小学生,黄南美一直前行在文化扶贫的途中。

黄南美总是把自己比为慈善路上的“拾柴人”,把散落在社会上的爱心干柴汇集起来,让它们发出更大的光和热,让需要帮助的人从中受益。27年来,从红荔书画馆到红荔慈善基金会,通过文化扶贫团结了一大批爱心书画家、企业家和爱心人士,参与红荔的公益慈善事业中,黄南美与红荔基金会累计筹集扶贫助学善款3000多万元,捐助物资60余吨,捐建希望小学22所,援建民居40栋,资助贫困学生1.5万人,免费培训贫困地区教师1000余人。黄南美总是笑着说:“我没有钱,但凭着我90岁的年龄,就让这么多人跟我一起做慈善,看来年龄大也是一种资本。”

人物辞典

黄南美:深圳市红荔书画馆馆长、深圳市红荔慈善基金会永久荣誉会长、《红荔》主编,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非洲问题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老年书画协会会员、广东省老年书画家协会理事、深圳市作家协会会员。著名书法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