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深圳晚报讯 (实习生 王宇) 走在深圳街头,整排的公共自行车越来越多。它们原本被认为是解决市民“最后一公里”老大难问题的有利“法宝”。不过这“法宝”从推广至今,使出了自己的魔力与否,还得听深圳市民来讲述。 A 方便、绿色、便宜成“真爱”三大主因 曹先生开了一家小店,这家小店也是世贸百货旁公共自行车的驿站。曹先生每天卖卖零食和报纸,自从小店成为驿站后,曹先生每天的工作又增加了一个——办理租车卡。自从曹先生家的楼下和驿站旁有了公共自行车后,曹先生每天都骑车上班,“我感觉特别方便,上班骑车15分钟就到了”。 “以前早上上班挤公交,那叫一个惨烈啊!”陈先生摇着头说。“每天早晚高峰的时候,没有公共自行车,就只能挤公交。现在有了自行车,再也不用挤了。而且我们现在不是说绿色出行吗!我觉得骑车特绿色。” “还有一个大原因就是公共自行车很便宜,因为我每天上班骑车就只用10多分钟,龙岗自行车1个小时之内是免费的,就相当于我每天上班都不用花路费了。即使超出时间,每个小时也才1块钱,超便宜。”陈先生说。 B 无法通借通还太不方便 想爱却爱不起来 家住在惠鑫公寓的王小姐之前听朋友讲过办公共自行车租车卡的流程,但她隐约记得“感觉手续很麻烦,而且还要押金300块,太麻烦了。” 担心自行车无法停靠也成了王小姐至今没有办卡的原因,而这个问题李先生就遇到过。“我在卫星大厦上班,每次去借车的时候都发现不是没车借就是还车时没地方锁车了,有一次甚至因为没地还车,只能等待工作人员来处理,害得自己上班整整迟到了30分钟。” 邵先生有个两岁的孩子,他说:“有些自行车是没有棚子遮挡起来的,像是下雨天,那些自行车就直接淋着,很容易生锈的。像我们家里有小孩的,就很注意卫生方面的问题。” 有一些人流量大的网点,如:深圳大学、科技园、惠鑫公寓等常常会出现想借没得借的情况。惠鑫公寓的巡查警察说:“我来的这3个月,就没有见过这里车停的很多的情况。一般这里都没有车的。”刘先生说:“我在这商场上班,很多时候我如果晚出来一点,就没有车了,我家住在白石龙那边,我就只能坐公交车或者走回去。” 每个区都有自己的运营单位,这样就导致无法通借通还。龙岗区是自行车大区,但整个区是由两家运营公司负责,划分东部和西部。这让龙岗市民很头疼,刘小姐说:“从横岗过去,想在布吉找个网点还车都困难。” C 网约自行车或成风口 深圳“嗅觉”不如北上广 对于无法通借通还的问题,在北京上海设点的摩拜单车和ofo单车提供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今年4月22日,上海率先投放摩拜单车,正式投放运营100天后,摩拜单车在上海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20万人,足见其火热程度。随着摩拜单车在北京、上海运营半年后, 9月20日起正式登陆广州,开始在天河、越秀、海珠、荔湾四个中心城区进行试运营。广州也紧跟上海、北京进入了“网约自行车”时代。 “互联网+自行车”模式,解放了自行车。用户只要使用APP扫码即可解锁自行车,用完后不需要到指定地点归还,就近停放在白线内即可。“网约自行车”能火爆的最主要原因是其随时随地还车的运营模式,相对较少的金额消费,以及它能够覆盖原本使用专车、出租车等频次较低的那些群体,实现低碳出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