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讯】(记者 吴吉 文/图)苏绣、景泰蓝、微雕、内画、竹编……这些传统工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一直令人仰望。而如今,深圳元平特殊教育学校的42名学生将成为传统工艺大师们的首批“特殊弟子”。记者昨日获悉,“深圳市特殊儿童传统特色工艺课程培训”在元平特校正式开班,知名的工艺大师们将为特殊学生提供160学时的培训,提升特殊学生的职业素养,使特殊学生拥有一技之长。 2015年4月深圳市正式发布了《深圳市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5-2016年)》,该计划明确提出,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此次元平特校和深圳皆一堂文化有限公司签约开课,这是社会力量参与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尝试,是落实深圳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的具体举措。此次开设的5门传统特色课程——苏绣、景泰蓝、微雕、内画、竹编,聘请的老师都是在国内工艺美术领域享有盛誉的大师。比如:内画工艺大师张汝财是中国内画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化杰出传承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微雕工艺大师潘启慧的作品被国务院办公厅定为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外交礼品;苏绣工艺大师姚琴华2000年就创办了自己的“琴华刺绣工作室”,作品获得过很多比赛的大奖;竹编工艺大师殷超被评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中国知识产权文化大使”,先后在韩国、中国香港和澳门举办个人作品展;景泰蓝工艺大师钟连盛作品获得过多个大奖,被评为“北京市十大能工巧匠”、 “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高技能人才”,获得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0日当天,几位大师们已经开始为孩子们上课了。今后,传统特色工艺课程培训将采取集中培训和日常辅导结合的方式,大师们带来160学时的培训外,元平特校的美术教师也会配合对学生进行辅导。 元平特校黄建行校长表示,该校一直重视学生的艺术教育,实现了艺术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融合,陶艺、刺绣、中国结、插花艺术等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也培养了学生的一技之长,部分毕业生凭借着艺术特长成功就业。深圳市特殊儿童传统特色工艺课程的开设,目的就是提高特殊学生的职业素养,发掘学生潜能,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传统特色工艺达人,为特殊学生将来走向社会,实现自身价值打下良好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