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倒塌房屋八成是土坯房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8-12
倒塌房屋八成是土坯房
同一条街,新房里没死一个人

【深圳商报讯】据新京报报道, “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绝大多数的人也是死在这些土房子里。”地震后,鲁甸县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给出这样的数据。

鲁甸位于易发破坏性地震的小江断裂带上。6年前,云南省启动农村地震安全工程,政府对民居防震建设的补助投入逐年加大,记者调查的情况是,部分村民也只得到5000至1万元补助。去年,农村危房改造及地震安居工程的开工率,鲁甸县只有59.08%,排名昭通市全部11个县的倒数第二。

“绝大多数遇难者是被倒塌的房子压死的。”鲁甸县民政局局长马真贤告诉记者。龙头山镇镇长陈国勇则把数据细化为“倒塌房屋中至少80%是土坯房,绝大多数罹难者也是死在这些土房子里”。

龙头山镇老街是绝对的重灾区。这条街上,靠山的一溜儿是老房,路对面则是2011年新建的砖混结构楼房,震后老街两侧房屋呈现出的不同命运,诠释了建造抗震房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老街上,房屋十之八九已完全倒塌,而另一侧,三年前建的砖混结构楼房则基本无恙,只有部分房子出现小裂纹。

“这条街,在新房子里的人一个没死。”有栋新房子的村民沈友青说。

“谁不知道住在结实的房子里更安全?”蹲在自家的废墟前,村民林国祥掰扯起一个农民的一生,“攒钱给儿子盖房,儿子再攒钱给孙子盖房”。在他看来,这里的农民重复着这样的宿命,“一个农民一辈子就是一座房子”。

2008年汶川地震后,林国祥听说国家出台了政策,对地震带上的危房实施迁出和改造,镇上也有相应补贴规定。他又跑去打听,得到的回复是政策还没到他们村。

指望不上政策,房子还是要盖。2012年6月,大儿子拿着在外打工攒下的几万块钱回乡盖房。他保留着当年的账本,仅钢筋一项就花了1.6万元,因为预算有限,房子只盖了一层,不到一百平,建造时水泥用了足足20吨。这座耗尽心血的房子也成了全村没有倒下的3栋房子之一,甚至难见一条裂纹。

可林国祥一点儿也高兴不起来,房子盖好后,因为欠债,儿子、儿媳继续南下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