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鲁甸灾区群众走过哀恸迈向新生
来源:
发布时间:2014-08-10
震后“头七”各地群众悼念逝者 震区民众积极重建家园
鲁甸灾区群众走过哀恸迈向新生
8月9日,龙头山镇的志愿者、救援人员和灾民在灾民安置点点起蜡烛,为地震逝者祈福。中新社 发
8月9日,5岁的尹顺利(左)给她7岁的哥哥尹顺成洗头。新华社 发

大地震颤,山河破碎。无情的震魔,一时间吞噬了600多条鲜活的生命。

金沙呜咽,乌蒙静默。震后“头七”悼念之日,对逝者的哀悼,愈加深切。

逝者不能复生,生者仍需前行。对灾害创伤的医治,呼唤人们胼手胝足、坚强面对;对罹难同胞的最好告慰,是创造出更加美好的生活。

给生命以尊重给亡灵以安慰

暮云低垂,晓风含悲。连日来,哀思弥漫在被群山环抱的灾区上空。

低徊的哀乐在震中龙头山镇不远处的山谷间回荡。8日,吃晚饭的时候,唐昌辉老人特意多盛了两碗饭,夜晚带到在地震中亡故的老伴和9岁孙女的坟前“上饭”。

“按我们当地风俗,要在阴历七月十五前祭奠死去的亲人。明天又是地震后的‘头七’,我这饭也是提前给在地震中的遇难者‘上’的。”他说。

“你学业还没完成,在那边一定要继续学习。我今天把你刚买的电脑带来了,你可要好好学习。”9日,龙泉村村民唐启萍一边在地震中遇难的女儿的坟前烧纸钱,一边喃喃地“叮嘱”。

山区许多群众贫穷,拥有一台笔记本电脑是女儿多年的心愿。唐启萍明白女儿的心愿,也知道女儿懂事不向她开口。女儿好学,前年考上了楚雄师范学院,暑假前终于用学校发的奖学金买了一台电脑。

“今天是你‘头七’,我们把电脑挖出来了,今天要让你带上。”唐启萍泣不成声。

8日夜晚,明月当空。

龙头山镇的一些百姓和志愿者们一起,在龙泉村口点起一根根红蜡烛,摆出一个大大的“心”字,中间的烛光构起了“8·03”的字样,下方摆放着一簇簇鲜艳的野花。

村民肃立一旁,眼里含着泪水。从外地前来参加救援的人也纷纷赶来,向逝者默哀。而山间不时飘起的袅袅烧纸的青烟久久未散。

给生命以尊重,给亡灵以安慰,全国各地以各种形式的活动,为逝者“送行”。同时,也为灾区祈祷祝福。

震垮了房子但震不垮意志

在大悲大爱面前,鲁甸灾区的人说,我们不退缩,我们会前行!

哀而不伤——失去亲人、损失财产、经受了命运考验的灾区人,为这句话做出了现实的诠释。

邓启亮,34岁,是龙头山一名个体卡车司机。突如其来的灾难,房子倒塌了,卡车被砸了,与他相濡以沫的妻子也走了。从那时起,邓启亮就把自己关在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厨房里,没日没夜地为乡亲、部队官兵和志愿者做饭,“这样心里会好受一点点。”他说。

越是困难时期,越是危急时刻,老百姓心底的那分善良就越充盈,人与人之间的那分和谐和温情就越交织。

目前,灾区一线正秉承着不放弃,不抛弃的理念,正开展新一轮的排查,对所有灾区不留死角。这是对生命的尊重,也是对逝者的承诺。承受巨大悲痛,化作新的力量,建设好更加美好的家园。

会泽县纸厂乡江边村村民代开林家的房子已经被震塌,他正在收拾抢出来的旧家具。他说:“堰塞湖的水退下去以后,我还要重新盖一栋房子,要把房子盖在离牛栏江远一点的地方,建得更牢固一些。”

和代开林一样,很多村民开始考虑灾后重建。江边村委会党总支书记李立安说:“地震震垮了我们的房子,但震不垮我们的意志,我们村委会能够带领全村老百姓自力更生,用我们的双手重建家园。”

家园失去了,亲人和同胞遇难了,但灾区人并不孤独。一支支救援队伍,一车车救灾物资,源源不断而来;一声声温情祝福、一个个伤员外运,全社会提供了无私支持。

地震发生后,浙江平湖曙光应急救援中心大队长赵建荣就带着一批队员驱车31个小时昼夜兼程,赶到鲁甸灾区救灾。

在大山坳里的光明村,记者见到了赵建荣。“‘头七’到了,除了悲伤,我们唯有更加努力地帮助活着的人,以此来慰藉亡灵。”他说。

希望在前方未来在手里

灾难不可避免,但灾区并不会就此沉沦。

在离骡马口村民小组清真寺不远的一处山泉出水口处,10岁的何达翠正在洗衣服。虽然家里的房子倒了,现在生活仍很困难,但正在读小学的她还不忘记美丽:“衣服太脏了,家里衣服又拿不出来,再怎么说也不能穿脏衣服出去。”

“父亲在地震中遇难,这本家谱对我意义重大。”28岁的常城从废墟中扒出了两本厚厚“西南常氏家谱”。“头七”到了,把家谱抱在胸前,仿佛父亲还和他在一起一样。

走过哀恸,灾区的人们已开始擦干眼泪准备重建自己的家园;走过哀恸,全国人民的关爱也在进一步汇聚,积蓄为灾区重建作贡献的拳拳力量。

“对亲人最好的纪念就是要过好以后的日子,我们现在虽然遭了灾,但希望仍在前方,未来仍在我们手里。”一位失去亲人的灾区群众眼睛布满血丝,但语气坚毅地说。

愿逝者安息,生者坚强。(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