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童俏:关爱燃鹏城
来源: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2-09-19

据中国地贫蓝皮书报告,我国地贫患病现有30万人,每年还以10%的速度增长,甚至还有高达3000万的隐性基因携带者。


宣羽就是这么一个不幸而又幸运的地贫孩子。


不幸的是,4个月大的时候,宣羽就查出是重型地贫儿,2012年在中华骨髓库找到了配型,却因为缺钱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迟手术日期。


幸运的是,宣羽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了深圳,他们一家遇上了深圳晚报的“燃料行动”。




“燃料行动”,把宣羽和童俏两个素不相识的人,联系在了一起。


帮地贫儿看到明天


2017年12月,首届深圳新闻英才奖颁奖现场,主持人念出了童俏的名字,在台上,主持人问童俏:你除了媒体人之外,还有一个身份是吗?


童俏瞬间迷茫,她想不出来自己除了媒体人,还有什么身份。


主持人含笑提示:你不仅是媒体人,还是一个公益人,跟我们讲讲“燃料行动”吧。


从1991年入职报业开始,童俏始终奋战在新闻采编第一线,策划出“百万市民看深圳” “绿色行动日”“燃料行动”等一系列公益、环保、爱心活动。


而童俏,正是从报道地贫儿并发起“燃料行动”开始,无意中跨入公益这条路。


每个人生下来都是快乐的天使,但是我们身边的地贫儿是折翼的天使。


在广西老家,每一次输血,奶奶都要背着宣羽,从村里转三趟车再坐车到桂林输血。宣羽的幼儿时代就是在奶奶的背上和输血的路途中度过的。


宣羽2岁半时,妈妈联系上了深圳的地贫服务队,事情才有了转机。“我和她爸爸以前有很多梦想,想在深圳安定下来买房、买车,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宣羽健健康康的,一张燃料卡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地贫儿家庭早已被生活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在无望与救赎、悲情与希望的交织中,梦想早已放在了沓无人烟的角落。


从2003年开始,深圳首届关爱行动启动,童俏就带领深圳晚报的记者做了一系列地贫儿的采访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随着对这个群体越来越熟悉,出于媒体人的责任感,她想做点什么。


像宣羽这样的孩子,从出生几个月开始他们就需要终生输血和打排铁针,承受病魔的折磨,每年6万元的治疗费,也会让他们背后的家庭陷入困境,而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所需的30-50万元,更让这些家庭望而却步。


2004年1月8日,《深圳晚报》头版,一个个地贫儿充满对生命渴望的眼神,配上“我们好想见到第二天的阳光”的标题,一下子吸引了众多深圳人的爱心,由童俏带领晚报记者策划的深圳香蜜湖狮子会、市红十字会等单位共同发起的为地贫儿 “寻找生命燃料”的爱心行动在全市展开,成为首届深圳关爱行动最具影响力的公益项目。



因为还有没去过的地方,因为还有没尝过的美食,因为还有没完成的梦想,所以珍爱生命,寻找燃料。


“燃料行动”在社会上迅速引起反响。由市领导带头,市委、市政府机关干部为地贫儿和困难家庭捐款6万多元;志愿者们在街头巷尾捧着捐款箱,为地贫儿募集善款;许多市民伸出援助之手……


在首届关爱行动中总募集爱心款达40万元,这些承载着深圳人深情厚谊的爱心款变成了两年的 “燃料卡”,延续了近百名孩子的生命。




随后十多年,围绕地贫儿的爱心队伍逐渐壮大:深圳市二院成立了“地贫之家”;深圳市红十字会成立了内地最早的地贫组织——地贫服务队;市血液中心在输血费用上给予了地贫儿许多减免;富士康科技集团捐助近600万元善款持续支持燃料行动。


“燃料行动”还成功助推了政府公共政策的完善,地中海贫血症纳入了少儿医保住院保险。


2019年,“燃料行动”再次升级,“深圳模式”向宣羽的老家——广西开始复制,“爱暖华南——重症地贫儿关爱工程”先后落地广西百色、玉林等地,将深圳燃料行动的救助经验和深圳模式复制到广西百色,帮助地贫家庭走上“脱贫”之路。




冥冥中, “燃料行动”将童俏的职业生涯悄悄指向了另一个方向。2019年,童俏被集团推荐到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任职,走上全职公益人的道路。


在疫情前行动起来


2020年临近年二十九,忙得焦头烂额的童俏即将迎来“喘口气”的机会,这一年,从理事会换届到5A复评,再到”燃料行动“等公益项目的创新升级,她比在媒体工作时还忙碌。


在进入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前,童俏曾分管深圳晚报的经营工作。为了弥补纸媒渠道和效果短板,她带领团队通过创意策划为客户提供全案服务,将创意头版、全媒体推广和创意活动相结合,广告额连续5年逆势增长。



无论是做公益还是做经营,童俏都保持着媒体人的嗅觉,当武汉疫情爆发封城的时候,她已经意识到应该要采取行动。


但童俏的内心又有一点纠结:深圳距离武汉一千多公里,作为区域性基金会是不是一定要行动?一边是辛苦了一年的同事,一边是使命感在召唤,童俏的内心很矛盾。


犹豫再三,在重大公共事件面前,她还是决定——行动起来!



年二十九晚上,童俏急匆匆给每个同事打电话通知上班,基金会的团队立即投入到驰援武汉的救助工作中,一鼓作气进入各大媒体群、医院求救群等,哪里有需要就迅速行动,年初一就组织了1000万元善款和100万口罩驰援武汉,成为全国最早一批行动起来的公益组织。


正月初三, 正是口罩等防护物资最紧缺的时候, 当深圳为遏制疫情需要设立防疫检查站时,卡口值班的交警们却没有防护口罩。由于有了武汉第一线救助经验,接到市交警局短缺口罩的求助,童俏带领团队立即协调爱心企业的资源,在短短半个小时就筹集到3万只口罩发给交警们,为深圳的守护者提供防护。


就这样,哪里有需要,关爱基金会就快速响应,想办法把爱心延伸到最需要的地方。


当武汉和深圳各大医院缺少口罩、隔离服、护目镜等防护物资,童俏带领团队迅速发动爱心企业甚至侨胞、留学生的力量,从海外筹集防护物资运回国内;当深圳社区大规模消杀买不到消毒物资,她带领团队通过河北公益机构组织了10吨泡腾片,通过深圳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小区组及时发给600多个社区……




从卡口到社区,从深圳到武汉,从国内到海外,每一次行动,都是一次强大的爱心资源行动。


这些行动里,藏着童俏的运营逻辑——“需求和联动”。这是她所有抉择的出发点,是她社会工作的核心,也是她一路公益的精神内核。


需求是建立在对服务群体的理解上,联动是建立在对社会资源的理解上,既需要至上而下的政策支持,更需要多头参与的共同推进。这不仅需要媒体人的责任感,更需要进行新的组合,每个链条都要精准把握,才能系统地解决问题。

深圳的外来建设者众多,不同领域的困难群体都有不同的需求,如何用系统的力量,建设起帮扶困境群体的关爱共同体?今年八一建军节推出“深圳退役军人关爱共同体”平台就是一大探索。




以平台化的方式凝聚起关爱退役军人的公益组织、行业协会、爱心企业、基层党组织、志愿者等,形成联合劝募、联合行动、联席会议等联动机制,除了常态化的帮扶外,形成了精准服务、人性关怀、子女保障、精神传承等更多维服务退役军人的关爱体系。


退役特种兵陈前松突发疾病去世,留下遗孀和三个嗷嗷待哺的儿子,一个家庭的顶梁柱倒下了,剩下的人该怎么办呢?当童俏与团队了解到这个家庭的困难后,立即发动退役军人关爱共同体的成员单位给予精准帮扶。


退役军人关爱基金的发起人定向捐赠解决家庭的生活困难,深圳商务服务类行业协会发动党支部对口帮扶三个儿子的学费和生活费,给遗孀和孩子们极大的信心,一家人重新燃起对未来的希望。




激发城市的爱与善


作为一座较早社会转型的移民城市,深圳选择以“爱”筑城,每年组织开展“深圳关爱行动”,联合政府、企业、社会、个人的力量,织就一张全区域、广覆盖、纵横交错的爱心之网,给钢筋水泥的城市带去了温柔的善意。


一座城市如何激发市民持久的参与公益,同时又保证在公益的过程中,把市民的力量淋漓尽致的发挥出来?它需要有公益倡导的战略思考。


童俏的思考中保留着媒体人的理想主义:让深圳人成为共创美好社会的行动者。




当深圳人随手买一瓶水时,就可以同步捐赠爱心;


当深圳人看电影的时候,就能够随时进行的募捐;


当深圳人和朋友聚会吃饭的时候,就可以同步帮助他人……


让深圳人在生活中的每一个行动、衣食住行都能进行爱心捐赠,也就解决了公益核心的部分。


这不仅是一种理想,而是场景化公益的理念。


前端,让公益和生活产生联系,推出“运动+公益”的公益金百万行、“吃饭+公益”的爱心红桌布以及数字人民币+公益、阅读+公益等形式,让公益成为市民的生活方式,让生活成为公益的广阔舞台。




中端,以互联网+场景的方式,推出红动鹏城关爱行动,以基层党组织、党员为公益先锋,让年轻人和小朋友跨界参与,线上线下为不同的群体服务,通过整合资源让公益发挥更大的力量。


后端,以公益倡导凝聚城市关爱精神,让深圳人成为共创美好社会的行动者,通过切身的参与,让深圳人成为可持续的公益行动者。


童俏相信“善”的力量,她最近在读《人类的善意》,书的作者布雷格曼在书中花了大量篇幅,重新调查了各类论证“人性沦丧”的真实案例和社会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大多数人的内心深处是相当正派的,人类天性良善的本能有着坚实的进化论基础。




她希望更多地去了解是什么事情能够让人类的善意被激发出来,人性是否善恶不作定论,但是童俏相信人性是本善的,她的眼神中透出温柔,语气非常笃定:“关键在于我们设计一个什么样的机制,把人的善意激发出来。”


时代激变,今天的局面充满了不确定性,残酷的现实与澄朗的信念,一样具有激发人心的力量。


静水深流,童俏一直都是设计者,无论是面对个体的无助,运营的困难,公益的困境,她一律全盘接受,一点一点设计,一点一点创新,一点一点燃亮,姿态柔软,内心笃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