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 登录 / 注册 成为最可爱的人
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全国军史、文化、社会科学等领域专家探讨“深圳精神中的军魂基因”
来源: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
发布时间:2023-12-07

1261530分,《荣光与梦想:深圳基建工程兵口述史》新书研讨会在新媒体大厦长江会议室举行。研讨会重磅邀请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孔子奖章获得者、国家文化艺术智库特聘专家、深圳读书月组委会总顾问王京生,著名出版家、诗人、作家樊希安,中央军委党史军史工作专家组专家李平、曹海鹏,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深圳社会科学》主编杨建,深圳市作家协会驻会干部、国家一级作家秦锦屏等各领域专家以深圳精神中的军魂基因为主题进行探讨。众人围绕深圳文化中的军魂基因的特征,对深圳文化形成的影响以及未来产生的推动作用进行分析。


研讨会现场,刘坤德作为《荣光与梦想》编委会副主任以及口述史的主要推动者向大家介绍了这本书的策划初衷、各方支持和重要意义。他表示,深圳基建工程兵口述史是一份具有重要历史价值和时代意义的珍贵资料。它不仅是基建工程兵的记忆,也是深圳这座城市的记忆典藏,更是深圳精神和深圳文化中“军魂”基因的一个亮点。刘坤德希望这本书将照亮一代又一代人接续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基建工程兵口述者段亚兵作为口述者代表对所有关心支持该书出版的人表示感谢:感恩四十多年前这座城市热情地欢迎我们部队调入鹏城、参加经济特区建设,感谢我的战友们,感谢所有编辑出版这本书的人员,这是献给这座城市珍贵的历史资料和宝贵的精神食粮。


专家发言节选:

王京生
基建工程兵为城市赢得骄傲

两万基建工程兵拓荒牛的血性与拼搏,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永久的军魂,也形成了强大的文化。王京生在研讨会上表示,一座城市的精神是由它最早的开拓者决定的。深圳城市文化基因里有了基建工程兵所代表的精神,这座城市一定会有广阔的未来。王京生认为基建工程兵对这座城市最重要的意义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没有这两万人,就没有深圳今天的发展;二是基建工程兵也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这支部队争了光,两万基建工程兵面对当时前所未有的市场经济环境没有退缩,创造了新的辉煌,同时他们也能与时俱进,为人民军队怎样在改革开放中做更多的贡献提供了范例;三是每个时期都有其代表性的精神,而能代表改革开放精神的无疑是深圳精神深圳精神是深圳这座城市的骄傲,是老兵们为城市赢得了骄傲。


樊希安
提炼基建工程兵军魂是尊重历史的事

在研讨会上,樊希安以一名作家的身份,从他创作的长篇小说《鹏城飞歌》出发,讨论深圳基建工程兵口述史作为文学作品所带来的力量。《鹏城飞歌》是由海天出版社(现深圳出版社)出版的一部长篇小说。它是一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40周年的献礼之作,也是讴歌深圳基建工程兵的文学作品。在樊希安看来,深圳基建工程兵在建设深圳过程中体现的军魂是客观存在的。樊希安认为,将深圳基建工程兵身上所体现军魂提炼出来,作为深圳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上升到理论高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思考以及深入研讨,是有意义的。这是尊重历史,尊重深圳发展史,尊重两万基建工程兵建设深圳的历史的体现。樊希安坚信,在深圳未来发展中,军魂仍将起着重要作用。


李平
基建工程兵赓续东江纵队红色血脉

作为中央军委党史军史工作专家组专家,李平在研讨会上讲述了东江纵队与两万基建工程兵军史,从军史的角度探讨了红色血脉传承的话题。李平表示,80年前,深圳及周边地区还曾活跃着一支同基建工程兵一样闻名遐迩的雄狮劲旅——东江纵队。李平认为同基建工程兵的辉煌业绩一样,东江纵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建立的卓著功勋,值得永远缅怀。东江纵队和基建工程兵之间有哪些联系?李平认为,东江纵队与开赴深圳的基建工程兵,创建于不同年代,属于不同性质的部队,担负不同的职能任务,更没有编制体制上的承继关系,但有许多相同相通之处,那就是:都是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流淌的都是人民军队的红色血脉,都是敢打敢拼、能打胜仗的雄狮劲旅,都是人民利益的忠诚捍卫者、守护者。


曹海鹏
不朽军魂将引领深圳走得更远

作为著名军史专家,曹海鹏对基建工程兵历史十分熟悉。研讨会上,曹海鹏从基建工程兵历史研究的角度分享了他的观点。对于深圳基建工程兵口述史,他评价道:这本书是军魂在深圳建设发展各个时期,各个方面的生动表现。”“军魂的内核是有灵魂、有本领、有血性、有品德,正是这些宝贵精神,托起拓荒壮举,度过艰难时刻,创造了深圳速度、深圳效率、深圳质量。曹海鹏还认为,部队的优良传统,是人民解放军军魂之冰山一角,是与大海相逢的一股清流,生长于两万基建工程兵的骨子里,已经渗透到深圳的文化之中。他说,不朽的军魂必将引领这座年轻的城市走得更远,贡献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杨建
基建工程兵精神是特区精神孕育源头

研讨会现场,本地社会科学专家杨建从城市文化学的角度结合特区精神以及军魂基因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一是深圳的特区精神的来源追溯便带有军魂基因,改革开放初期,深圳本土只有3万人,而后又来了2万基建工程兵。基建工程兵被称为拓荒牛,而拓荒牛精神激励更多人来到深圳参与建设。杨建认为深圳最早的基建工程兵所拥有的精神是特区精神孕育的源头。二是,特区精神中的城市文化特色与底色带有军魂。深圳文化具有智慧型、包容型、力量型、创新型的典型形态。其中的力量型城市就是源于这座城市的勇敢、血性。勇敢和血性来自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拓荒牛精神,来源于军魂。杨建表示,深圳曾经用四个来总结改革精神——敢闯、敢冒、敢试、敢为天下先。也跟军魂基因有关系,一个军人首先要勇敢,这个和特区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特区精神因改革开放而生、因改革开放而兴,应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发展完善。


秦锦屏
老兵与军魂同在,军魂与城市同在

军魂与城市同在 作为深圳文联代表,秦锦屏说,她要致敬最美退役军人刘坤德用一片赤诚之心推动出版了深圳基建工程兵口述史;致敬这本书的所有工作人员。这本书是一笔精神财富,为深圳的城市精神画龙点睛,也在中国的文学长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同时,秦锦屏认为这本书是一座城市的良心之书,哲学有三问,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这本书很好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书里写的是一群热血之人从哪里来,在这座城市如何扎根、如何发展,但它更讲述的是一群人从俗事中来,到灵魂中去。秦锦屏认为这本书打通了历史、现在、未来,它记录了一群人在一座城市里落地、生根,追寻幸福、创造幸福、见证幸福、成为幸福。老兵与军魂同在,军魂与这座城市同在。



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丁时照表示,基建工程兵是深圳的铁军,是特区建设的基石,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当年钢筋铁骨的小伙子们已经是金龄”“银龄,记录他们激情燃烧的岁月非常有意义。这本书恰恰是把特区建设者的光荣与梦想记录下来,为历史留迹,为精神传承。


本次研讨会,由深圳晚报社总编辑叶晓滨主持。谈及深圳文化中的军魂基因,他说:我记得有这么段故事。当时,省领导请示小平同志,小平同志说,'中央没有钱,你们自己去杀出一条血路。在我看来,杀出一条血路本身就是一个军事术语,杀出一条血路就是攻下山头。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特区精神当中就有这样一个军魂、有这样的血性在里面,我觉得这是深圳文化当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现象,也是它的底